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718微铣削残余应力与加工硬化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航空航天、电子和光学等领域中对尺寸微小的零部件需求日益增加,有些要求能在高温工作环境下保持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镍基高温合金以其高温强度高和耐腐蚀强的优点能满足高温工作环境下的微小零部件的材料性能要求。然而,镍基高温合金具有塑性大、导热率低和易加工硬化等特点,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微铣削技术可加工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精密微小零部件,对于镍基高温合金微小零部件加工的适用性强。镍基高温合金微小零部件经微铣削后的表面机械性能直接决定着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过大的残余应力会引起薄壁件发生变形,影响加工精度及后续的装配精度。表面残余压应力可以提高零件耐疲劳性能,而表面残余拉应力会削弱其耐疲劳性能。过度的加工硬化会降低零件耐疲劳性能及加速刀具磨损。因此,镍基高温合金微铣削残余应力与加工硬化研究对提升微小型高温零部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镍基高温合金Incone1718微铣削表面残余应力与加工硬化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ABAQUS的微铣削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预测微铣削表面残余应力,并结合应变与硬度之间关系,预测微铣削表面显微硬度。开展微铣削试验验证残余应力和显微硬度预测结果。基于单因素仿真和试验,研究每齿进给量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以及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和轴向切深对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基于响应曲面法研究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和轴向切深对表面显微硬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建立基于ABAQUS的镍基高温合金微铣削过程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仿真微铣削中的装夹、铣削、退刀和约束转换阶段,得到表面应变场和应力场。其次,进行镍基高温合金微铣削表面残余应力研究。改变三维仿真模型中的每齿进给量,预测表面残余应力,并得到进给方向和垂直于进给方向表面残余应力随每齿进给量的变化规律。开展微铣削试验,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不同每齿进给量下的表面残余应力,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镍基高温合金微铣削加工硬化研究。改变三维仿真模型中的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和轴向切深,得到不同切削参数下的表面残余应变。建立表面残余应变与表面显微硬度之间的数学关系,结合仿真结果预测不同切削参数下的表面显微硬度。开展微铣削试验,采用维氏硬度计测得表面显微硬度,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研究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和轴向切深对表面显微硬度的单因素影响。基于响应曲面法进行试验设计,研究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和轴向切深对表面显微硬度的交互影响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表现出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各种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其中,翻转课堂便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在大学英
磁控形状记忆合金(MSMA)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形变,施加外部激振力时会引发材料本身磁感应强度变化,进而表现为电信号变化。本文基于该特性设计和制作了MSMA传感器样机,并搭建了实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为提高声学浮标对弱爆炸声信号检测能力,通过分析爆炸声源与阵元接收信号间相关系数和阵元间距的关系得到:满足一定条件时,阵元接收到的爆炸声信号频率在1kHz以内相关。最后用最
分别以水泥和石灰石粉作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填料,通过测定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马歇尔稳定度、单轴压缩、小梁弯曲及渗透等性能,对比两种填料对碾压式沥青混凝土上述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