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为霍达作于1987年的长篇小说,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从1919年到1979年这六十年间的变迁兴衰,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此书被评论为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成功表现了回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本文从民族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层面系统地分析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小说文本解读入手,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对作家回民族身份、生活经历的关照揭示对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悲剧意识的生成。第二部分分析伊斯兰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三种文化与审美理想交融对霍达创作的影响,由此造就了她鲜明的颇具个性色彩的写作特色。第三部分从苦难、坚忍与敬畏,宗教、民俗,月、玉的象征意义,具有回民族特色的语言四个方面透析作品体现的回民族文化内涵。回族历经无数苦难,铸就了他们坚忍与敬畏。小说描写了大量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及回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体现出深层的回民族文化内涵。偏爱月、玉事象是回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的自然流露。采用具有回民族特色的语言既是回族的重要特性,也构成了霍达小说语言的特殊风格。第四部分运用文艺美学、悲剧心理学中的悲剧与崇高感、人物性格与命运、人文关怀等理论,深入探究作品体现的美学意蕴与人文思想。霍达在小说创作中以悲剧人物的精神引领我们迈向崇高。本文着重从性格和命运入手分析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作家立足于人心、人性,彰显人文价值理念精神,并寓人文关怀于作品之中。第五部分则通过对小说写作意图与价值的揭示论述《穆斯林的葬礼》对当代文学的价值观、当代作家的价值取向可能产生的某些微妙的影响。其中三、四部分是全文论述的核心,也是本文创新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