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评估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在高校中展开教育评估工作,将有利于优化教学活动,提高培养质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必要对大学生素质现状进行评估。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大学生素质进行了分析。此外,对工科博士研究生科研水平的调查和分析,也为培养工作提供了参考意见。就评估方法而言,以往有关教学规律或者素质教育现状的结论大多来自定性研究,本文的结论全部从实际数据的分析结果出发,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大学生专业素质、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博士生科研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体现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的结合;在对大学生成绩进行分类时,体现了对过程性评估的重视;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估过程中贯彻了评估的发展性观点;此外,本文还引入学生对于身体、心理、思想道德素质自我评价结果,实现了多个评估主体的结合。就评估内容而言,本文涉及高等教育和学生素质的不同方面。分析所有学期、所有课程的成绩,得出学生成绩的规律;分析高考单科成绩、高考总分、个人性质、心理素质等对大学成绩的影响;分析大学生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文还着重比较不同类型高校间的状况,得出部分一般性结论。此外,对工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者科研成果的调查分析提供了此方面详细、全面的量化结果。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高考成绩对大学成绩的影响非线性,当高考总分达到一定标准后,高考成绩对大学成绩不再有显著的影响,此时个人性质、综合素质等影响着大学成绩。虽然这一标准各校间存在着差异,但是一般大于等于当年所有录取总分的中位数。由于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高考分数与学生学习能力不完全一致,高分入学者也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大学成绩不佳,如何破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值得思考。大学成绩具有阶段性,第三或者第四学期为分界点。加强对二年级学生成绩的监督将有助于学生成绩的稳定。对大学生专业、身心、文化、思想道德素质的分析发现,学生素质是一个整体,但各方面素质可互相影响。工科“优博”获奖者的调查分析表明,不同学科获奖者的科研能力侧重点有所不同,其科研水平与世界较高水平的距离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