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常用方式。有研究报道了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会引起载瘤动脉形态学改变,但引起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不明,且血管形态学变化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转归的作用不明。本研究拟探究支架引起血管形变的相关因素及血管形变对动脉瘤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神经介入数据库录入的2014年10月至2019年3月所有神经介入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数据,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部位、支架类型及动脉瘤是否发生破裂和随访结果,分析术前和术后的3D-DSA图像,测量支架覆盖段载瘤动脉的角度。术前载瘤动脉角度与术后随访载瘤动脉角度差异≥5°认为该血管发生形态改变,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管形变的相关因素和血管形变与动脉瘤转归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1例患者,平均年龄54.7±10.2岁,男女比为58:143,有111例破裂动脉瘤。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115例,Ⅱ级66例,Ⅲ级20例。随访结果Raymond分级:Ⅰ级180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稳定118例,进一步栓塞71例,复发12例。有62例发生载瘤动脉形态改变,平均年龄52.4±8.3岁,男女比为25:37。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支架类型和动脉瘤大小与血管形变相关(P<0.05),但动脉瘤是否破裂与血管形变不相关。亚组分析显示各动脉瘤部位形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大脑中动脉及前交通动脉较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及颈内动脉床突旁段更易发生载瘤动脉形变;各支架类型形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Solitaire支架较Lvis支架及密网支架更易发生载瘤动脉形变;各年龄段形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4),60岁以下患者更易发生载瘤动脉形变;不同动脉瘤大小形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9);性别的形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7),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载瘤动脉形变;动脉瘤是否破裂的形变率差异无显著性(P=0.704)。多因素分析显示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Lvis支架、密网支架及破裂动脉瘤与血管形变有相关性(P<0.05)。动脉瘤转归与载瘤动脉形变差异有显著性(P=0.041)。结论:支架辅助栓塞前循环动脉瘤会引起载瘤动脉的形变,血管形变与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大小及支架类型显著相关(P<0.05)。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Lvis支架、密网支架及破裂动脉瘤为载瘤动脉发生形变的危险因素。介入治疗后动脉瘤的转归与载瘤动脉形变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