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渣稀硫酸预处理与酶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甘蔗生产第三大国,甘蔗渣作为制糖业的剩余物,也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为了破坏木质纤维原料的“顽抗性”,需要在酶解前进行预处理。稀硫酸由于具有成本较低、反应活性高和性质稳定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应用,较为环保,故稀硫酸预处理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预处理方法。本文系统、深入的研究了蔗渣的稀硫酸预处理条件和机理,为木质纤维素的高效转化和乙醇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本实验用甘蔗渣产自广西,主要采用粉碎筛选后20-40目的原料,其主要组分含量为:葡聚糖50.99±1.19%,木聚糖25.39±0.89%,Klason木素20.03±0.66%,酸溶木素0.29±0.15%。以预处理、酶解还原糖转化率和预处理糠醛转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得到的最优预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温度160℃,稀H2SO4浓度0.8%,保温时间15min,固液比1:15。此时总还原糖得率为60.1%,其中预处理还原糖得率为30.4%(木糖脱除率79.7%),糠醛转化率0.85%,酶解还原糖得率为29.6%(葡萄糖脱除率44.0%)。同时研究了预处理酶解中各单糖溶出规律。在最优预处理条件下,进一步研究了蔗渣原料尺寸、木质素含量和结晶度与酶解得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蔗渣原料尺寸并没有提高预处理和酶解的还原糖得率,酶解底物中Klason木素的高含量可能是造成酶解还原糖得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酶解底物结晶度越高,不能说明酶解难度就越大,还与酶解底物其它特性有关。本实验中原料的最优尺寸为10-20目,此时总还原糖转化率为61.5%,其中预处理还原糖得率为31.3%,酶解糖得率为30.2%。以在最优预处理工艺条件下处理的10-20目蔗渣原料作为酶解底物,以酶解还原糖转化率为评价指标,并综合考虑酶解成本和酶解周期,得到了最优酶解工艺参数:酶用量40FPU/g,底物浓度5%,酶解温度50℃,反应时间24h。此时的酶解还原糖转化率为51.4%(葡萄糖脱除率77.0%),酶解液还原糖浓度15.87g/L。由于预处理还原糖转化率为31.3%(木糖脱除率81.8%),故在本文优化的预处理条件和酶解工艺参数下,得到的最大总还原糖转化率为82.7%。(注:上述还原糖得率均以原料总还原糖含量计)
其他文献
采用CFD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的污水-污泥两相水力特性.将污泥沉降模型进行湍流影响修正后与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耦合,建立了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
微生物种类繁多,代谢方式多样。本文将一些常见微生物的代谢方式作一归纳,文中所涉及的生物中,除特别标注外均为原核生物。
<正>2013年11月4日,夏宝龙书记在省委专题研究丽水工作会议上指出,丽水的发展要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并提出对丽水不考核GDP和工业总产值两
排球运动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其对技战术的要求较高,所以掌握好这项运动需要认真练习每个技术动作,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排球课中练习技术动作时,往往
<正>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野生动物基金会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我国也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会议中
<正> 近年来,山西某预备役炮兵团坚持把抓好基层建设,作为部队战斗力生成与提高的基础环节。他们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结合预备役部队基层实际,加强科学编组,广泛吸纳人
期刊
轻轨转向架分离设备液压升降平台作为轻轨车辆的检修维护设备,已在重庆市轻轨二号线中投入使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发现该升降平台存在基准面对位精度差的缺陷。针对该液压升
根据《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要求,所有从事计量检定、计量校准的计量机构都必须进行计量标准器具的测量比对和能力验证,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没有全国性或行业性的测绘仪器测量
以焦化废水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Fenton氧化法进行预处理,在考察H2O2用量与反应时间对焦化废水中CODCr、挥发酚去除率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反应体系中有毒难降解有机物浓度的
目的:比较中枢神经药物对KM小鼠和ICR小鼠开场自发活动和被动回避试验的影响。方法:KM小鼠和IC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中枢兴奋药咖啡因(3、10、30 mg/kg)和麻黄碱(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