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显赫,他的诗歌更是中国诗歌史中的巅峰之作。纵观历史,杜甫及其诗歌受到人们的关注,始于中唐时期,到了宋代出现了杜诗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模仿研习杜诗之风大行于世。直至清代又再次出现了杜诗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元明时期的杜诗学处于两次高峰之间,相对两次研究高峰期,此时段显得相对较为薄弱,不过在整个杜诗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人们依旧把杜诗奉为圭皋,把杜律作为诗歌创作的楷模。张性《杜律演义》正是这一时期的注杜成果之一。《杜律演义》是中国杜诗学史上的第一部杜律七言专注本,开了专选杜甫律诗作注的先河。然而学界对此书的关注甚少。本文以张性《杜律演义》为研究的对象,探讨其注杜的内容、方法及特点,从而把握其在杜诗学上的价值和意义。张性注杜必然会受到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介绍了张性的生平之后,结合元代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对元代诗学发展尤其是杜诗学发展的情况进行简述,并论述《杜律演义》一书的版本体例。然后再对《杜律演义》的注杜内容和注杜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张性注释杜律七言时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背景论述、名物考证、词语典故、诗意阐发、诗法分析。杜诗思想内容精深,感情境界凝重,表达方式“沉郁顿挫”,因此张性在诗意阐发上颇为用力。张性阐释诗意既注重诗歌联句的意思,注重诗句之间的脉络性,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注重诗歌的整体性。将阐释诗歌联句之意与总解全章融合于一体,准确透彻地把握住了杜诗主旨和思想内容,并就诗歌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少陵诗法可谓“下笔如有神”,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别出心裁,张性着重辨析杜诗的句法和章法。为了更深入地去探讨杜甫七言律诗所蕴藏的无穷深意,张注偏重于解其义与艺,将解义与解艺相结合,以解义为主的注杜方法,通过“起承转合法”、“力避穿凿”“诗史互释”等方式去注解杜诗。张性注杜聚焦全诗,力弊穿凿,结合史料并将史料进行筛选剪辑融合,删繁就简,有所辩证,简明扼要,毫无繁琐累赘之感。此外,本文还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江西人才辈出,文学成就赫然的成因,从而更加全面地去剖析张性的《杜律演义》。《杜律演义》作为杜诗学史上的第一部杜甫七言律诗的专注本,其首发之功有目共睹,对后代的影响也颇为深远。但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杜诗学研究氛围以及个人学识等要素的限制,其间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总的来说是瑕不掩瑜,张性为杜诗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范式,开拓了杜诗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杜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杜诗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