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小镇青年群体一直被大众以“没有审美”“土”等刻板印象所定义,而这与他们在选择文化产品时的文化偏好息息相关。本文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出发,并借用了“惯习”和“区隔”的概念,从全新的智能手机媒介使用的视角出发观察小镇青年群体在移动互联网场域中的文化资本积累实际情况,并研究是否因为小镇青年特有的文化惯习而存在品位区隔的现象,以此来揭示小镇青年在移动互联场域文化地位的不平等。基于以上基本问题,笔者对26位小镇青年进行了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通过观察分析,小镇青年早期的文化资本积累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程度和教育方式以及学校教育的影响,存在具体化文化资本和客观化文化资本较为匮乏,但较为重视制度性文化资本的惯习。而这种惯习也一直延续在小镇青年的智能手机媒介使用中。尽管智能手机媒介与移动互联网给小镇青年提供了多样的文化选择,但是小镇青年依然呈现重娱乐内容消费而轻视知识内容消费、在内容选择上重视内容的功能性等特点,与都市青年之间存在文化品位的区隔。另外,小镇青年还比较排斥土味文化,他们以“鄙视链”的形式在自己与乡村青年之间建构了一种文化秩序。小镇青年中有不少人曾在一二线城市中学习、工作、生活过,而后回到小镇生活,这些小镇回流青年与小镇本土青年之间也存在较大的文化惯习差异。受城市生活的影响,他们的文化惯习也在不断进行调试,在手机媒介的使用上体现为文化消费更加时尚化、文化兴趣更加多样等特点,与小镇本土青年之间出现了品位区隔的再生。在场域的变化过程中,小镇青年通过智能手机媒介的使用虽然获得了文化资本的整体增加,但惯习依然深刻的影响着小镇青年的文化选择,造成了品位区隔的存在。另外,而资本内容市场对小镇青年群体内容供给的下沉趋向也进一步加剧了区隔的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