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魂曲这种追思悼念亡者的基督教音乐形式。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存续着人类对于死亡的深刻思索,同时也寄托了人类期盼生命永恒的深切愿望。在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下,安魂曲从仪式性音乐开始逐步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音乐家们不断为这一宗教音乐形式注入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功能体现,促使安魂曲不仅在结构、仪文、语言、演奏形式、音乐风格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而且其表现死亡主题的思想内涵也彰显出丰富性。本论文对安魂曲的社会功能进行划分,通过对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基督教的礼仪形式、以及作品思想内涵的梳理与分析,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安魂曲中折射出来的丰富多样的生死观念、作曲家对于生死的感性体验以及死亡对于生命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安魂曲以其所具有的深刻精神性和内在戏剧性承载着人类对于永恒生命力的渴望与追求。作曲家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将死的必然与生的希望结合在一起,表现死亡却又超越死亡。对于安魂曲的研究不仅从音乐学视阈解读死亡的不同意义与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感悟死亡和审视生命,强化生死意识,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生命、善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