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小学男性教师的缺乏所导致的小学教师性别结构的失衡越来越凸显。教师性别结构是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下,教师性别结构的动态而稳定的状态。本研究取材于成都市一小学,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包括文献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在教育生态学理论框架下运用社会身份认同理论,来探究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原因,并就此提出可能的缓解对策。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绪论、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现状呈现、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均衡的重要性、缓解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可能性对策和研究反思。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选题缘由、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是从中国和全球视野两个维度来呈现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现状。第三章,笔者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来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深度挖掘,对小学教师性别结构的失衡原因进行了总结。主要有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与男教师的预期相去甚远,小学男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小学教师的职业特质更适合女性,小学男教师“来得少,走的多”,小学男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感不高,以及社会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第四章,从六个方面来强调了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均衡的重要性,即女性化的教师群体不利于学校教育系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知识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交往和行为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自我性别角色的建构,长期的小学教师女性化使该职业被打上性别标签。第五章,针对找到的原因提出了可能的缓解对策,即合理提高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小学男性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职业认同感、提高师范院校招生中的男生比例、吸引更多的男性进入小学教学岗位、留住在职的小学男性教师、降低或者消除社会舆论对小学男教师的偏见、在学校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每一位小学男性教师的作用。第六章是研究反思,其中指出要改善小学男性教师缺失所导致的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现状是很难的、是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原因,是要让所有的人来一起正视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接受这个问题,再在此基础上来控制和缓解这一问题地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