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碱溶脱硅及烧结过程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过程中生成的一种主要工业副产物,我国粉煤灰的年排放量极大且仍在持续增长,因此迫切需要找到合理利用粉煤灰的途径。而将高铝粉煤灰用于提取氧化铝工业既能解决因粉煤灰的大量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又能缓解我国铝土矿资源不足的现状。本文以宁夏石嘴山电厂排放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系统研究了碱溶条件对脱硅率和铝硅比的影响,以及碱溶过程中伴随的物相变化。对比研究了莫来石、石英等粉煤灰中的主要结晶相在优化的碱溶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情况。探讨了沸石、莫来石、石英等物相与碳酸钠、碳酸钙烧结反应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粉煤灰经球磨、干燥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脱硅。系统研究了碱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等条件对脱硅率和铝硅比的影响,得出了优化的碱溶脱硅条件为:碱浓度3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h、液固比9,此时脱硅率达47%,铝硅比由原料中的0.77提升到1.45。(2)系统研究了粉煤灰在碱溶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规律。其中沸石相的生成主要受碱浓度控制,碱浓度升高生成沸石的铝硅比会提高,最大为1:2。固定碱浓度10%和35%,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等条件对于粉煤灰碱溶过程生成沸石的影响。在实验的变量区间内,三者对于沸石的形成无太大影响。(3)研究了莫来石、石英这两种粉煤灰中主要结晶相在优化的碱溶条件下的溶解率及物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莫来石、石英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率均在5%以下,且在反应过程中不会生成沸石相。这一结论从侧面证明,参与碱溶脱硅过程的主要是粉煤灰中的非晶相即玻璃体,而石英、莫来石等晶相的参与度较低。(4)分别以沸石、莫来石、石英为主要原料,添加碳酸钠、碳酸钙进行烧结,研究了烧结温度、碳酸钠/碳酸钙添加量对烧结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750、850℃),会首先生成硅酸钠、硅酸钙等中间相,而当温度大于850℃后,烧结产物以NaA102、Na2CaSi04等物相为主。
其他文献
在处理矿山火灾事故过程中,使用隔绝火区方法灭火,由于火区通风量降低,可燃气体积聚,极易造成爆炸事故。目前采取注入惰性气体抑爆灭火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救援过
利用水葫芦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和对水体氮磷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治理水体内源污染。大规模的水葫芦圈养必须解决水葫芦逃逸问题,在满足安全生长的前提下实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必要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者 父母 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随着养牛业的大力发展,牛病随着扩大的养牛规模日益增多,困扰着每一个养殖户,给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其次,人的健康还会因为一些牛病受到威胁,如人和牛都会患
【摘 要】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实验研究的深入与否,直接决定实验教学的成败。因此,本文对中学物理实验的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以便抛砖引玉。  【关键词】 物理;实验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一、总结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及特点  在物理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能源的需求量持续攀升,在陆地资源开发趋近饱和的今天,海洋资源的开发无疑变得非常重要。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对海洋石油的开采力度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一旦发生溢油污染,就会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2011年6月,渤海油田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发生了溢油事故,让人不禁联想到2010年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的溢油事故,两次事故都被称作是人类历史
葡萄(Vitis vinifera L.)是我国重要的果树经济作物和深加工原料,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近年来,CO2等气体的大量排放致使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发生。4
研究了慈溪市大气中PM10及其水溶性离子的分布特征。通过对慈溪市四个季度的PMi。监测,获得其年间浓度水平变化,了解其时空分布及相关性。对实验数据分析得知,PM10及其水溶性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