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创作主题,新移民作家群中有众多以擅长描写两性婚恋的作家,曾晓文是众多作家中不可忽视的一位,她从自身经历写起,后逐渐跳出自身叙述局限,努力探索一种能够表达自己,表达新移民落地生根的挣扎生存的婚姻形态和文本结构。作为一名作家,她表现出高度的文学自觉性,笔耕不辍,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下坚持中文创作,她笔下的爱情和婚姻虽经历痛苦,最终都能找到皈依的心灵居所,其中文本叙述视角的选择渗透的文化共融理念、文化对话精神值得深入探讨,但由于自身年龄,经历的局限,她笔下的婚恋叙事经常陷入模式化写作和互文性套路,,本文试着从西方叙事学理论,互文性理论,社会学角度研究曾晓文婚恋叙事的类型,叙述视角,叙述结构,进而探讨曾晓文婚恋叙事在新移民文学史中的独特存在价值。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婚恋叙事的书写形态。文章以曾晓文笔下婚恋发生的地域和种族为主要区分依据,通过对异域婚恋和异族婚恋两种婚恋形态的发生及类型的研究,从中找出曾晓文创作婚恋观的变化。第二章,婚恋叙事的叙事特征。从叙事视角与曾晓文自我身份建构的关系,女性叙述话语的流淌和影片式叙事结构三个角度挖掘曾晓文婚恋叙事书写的创作动向。第三章,婚恋叙事的写作局限。作为一个年轻的业余女作家,互文性,人物模式化是曾晓文创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早年的入狱经历让她始终难以摆脱“监狱故事”的书写情结,互文性则指她笔下美国往事的书写,人物模式化则指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的单一设置,把握曾晓文叙事的写作局限有助于客观理性的评价她的文学创作。第四章,婚恋叙事的写作动因。婚恋是曾晓文笔下小说创作最出彩的部分,她之所以选择婚恋作为创作的切入点,与她早年的曲折人生经历和自身浪漫敏感的精神气质分不开,客观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她作品的创作风格前后有很大不同,浪漫的精神气质使她的写作经常陷入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