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全球化和城镇化趋势中,出现了全球“同声”的问题,在现行的城市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中,人们往往关注物质空间而忽视非物质空间,重视噪声控制、忽视声景空间分析,使声环境控制往往流于形式。声景作为立体层面上的景观元素,对维育城市个性、营造城市活力、控制城市噪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夏河县城作为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影响下的旅游型城市,在甘南州乃至整个藏区承担着重要的宗教旅游与宗教信仰功能,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十分突出,然而在旺盛的旅游影响下,同样面临着传统文化消解、形象蜕变、功能紊乱、声音混杂的困境,与意象中的庄严肃穆形成强烈反差,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与功能。如何弘扬多元文化、彰显民族地域特色,建构与城市形象、氛围相呼应的声音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环境—行为理论、场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采用实地测量的方法获取夏河县老城区声学客观数据,首先,结合ArcGIS软件绘制声级地图,从时空角度归纳总结了夏河县老城区整体声景特征,其次对寺院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办公区、广场与滨水区声景做了详细论述。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声景空间特征:夏河县老城区声景空间呈现出明显的点轴空间格局的特征,印证了夏河县老城区是典型带状城市的特征与单街开发的模式;在居住区与寺院区等均质地域形成了声级低值区,在道路交通沿线与“结节区域”出现声级高值区;声级值沿着扎西奇街向两侧过渡时有明显的衰减趋势。(2)声景时间特征:夏河县老城区与一般县城相比具有典型特殊性,声景发生时间与僧侣、居民生活节律有一定的联系,老城区5时段的声级值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变化特征。(3)不同功能区声景特征:声景空间分布与城市功能空间分布相一致;寺院区、商业区与行政办公区均存在噪声超标的问题;寺院区声景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和周期性,是夏河县声景特色的承载体;塔哇社区属于典型的静谧空间,内部公共空间缺失;商业区业态类型多样,形成了基本稳定的声景环境,但标志声受到现代音乐声的影响;行政办公区声级值波动较大,且与人们公务式上下班时间相关。人们对广场、滨水等公共空间需求明显,但实际存在利用率不高、声景类型较为单一、活动类型单一的问题。基于上述结论,整体上通过调整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交通噪声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声景引导建议,不同功能区从声景营造目标、声级控制及具体措施三方面提出声景优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