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与目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与常规开胸术相比具有创伤少,恢复快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胸腔内良性疾病的诊断治疗、胸部恶性疾病的诊断和姑息治疗以及相对简单外伤的处理。随着快速外科康复理念的引入,对于战创伤病人的管理以及快速康复也被纳入重点研究的范围,快速康复外科的主要内容包括快速通道麻醉、最佳的镇痛技术以及有效的术后护理,当然还包括微创外科技术。微创外科技术在此体现电视胸腔镜的应用和减少对创伤病人的二次打击性手术。而最佳的镇痛技术则是建立在对患者的疼痛评估和疼痛处理上的。以往的很多文献已经报道了电视胸腔镜技术在多发肋骨骨折并血气胸处理上的应用,但对于VATS下多发肋骨骨折并血气胸的疼痛对比研究报告则较少见。本研究以术后的疼痛评估作为切入点,将VATS引导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多处小切口重点内固定与单切口连续内固定做对比,探讨肋骨骨折微创外科治疗新方法。二、材料与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以及友邻医院胸外科2013年9月至2016年07月救治的符合入选条件的52例多发肋骨骨折并血气胸患者病例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肋骨骨折内固定,并进行疼痛对比分析,分为腔镜组与传统组,每组26例,腔镜组采用胸腔镜引导多处小切口重点内固定,传统组采用单切口连续内固定,比较切口长度、疼痛程度、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及用量、下床活动时间等主要指标,同时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呼吸机使用例数及时间、胸引管带管时间及引流量、固定器使用个数等相关指标。三、结果52例病人均顺利出院。胸腔镜引导多处小切口重点内固定组切口长度为9.0±2.0cm,单一切口控制在3cm以内,单切口连续内固定组切口长度为16.1±2.4cm,手术时间腔镜组64.4±8.8分钟,传统组为78.7±10.7分钟,出血量腔镜组为96.5±30.6ml,传统组为78.7±10.7ml,固定器使用个数腔镜组3.1±0.7个,传统组4.7±0.8个,上述指标两组之间对比P<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的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均很低,两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为1.9±0.7天,传统组为3.9±0.8天,胸引量分别是137.7±64.0ml、217.1±81.4 ml,两组之间对比P<0.01,有统计学意义。胸引管带管时间分别为1.9±0.7天、2.2±0.9天,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腔镜组、传统组杜冷丁使用量分别为10.6±20.2毫克、78.8±51.3毫克,使用次数分别为0.3±0.75次、2.0±1.0次,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P<0.01,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至7天的数字疼痛评分(NRS)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修改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术后第1至6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结果:重点内固定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器使用个数、疼痛程度、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及用量、下床活动时间、胸引量均显著小于传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肋骨骨折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例数及时间、胸引管带管时间与传统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四、结论VATS引导下肋骨骨折定位多处小切口重点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现代外科的快速康复理念,同时也具有避免较严重的二次手术损伤,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