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儿童开胸术后疼痛的有效控制是临床急需重视解决的问题,胸椎旁间隙阻滞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容易掌握的区域阻滞技术,能有效控制开胸术后镇痛。局麻药——罗哌卡因的低心脏中枢毒性,不易蓄积的特性,更为这种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胸椎旁间隙阻滞在儿科应用很少,应用罗哌卡因单次注射或连续输注的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资料缺乏。本研究为证实单次较高浓度较大容量罗哌卡因注射的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选择后外侧开胸的3~12岁的病人6例,胸4~胸5椎旁间隙穿刺置管。注入0.375%罗哌卡因0.7ml/kg观察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阻滞节段数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抽取多个时点动脉血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中罗哌卡因总体浓度,计算出Tmax,Cmax等参数。术后病人VAS评分大于6分时持续泵注0.25%罗哌卡因0.2ml/kg/h,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胸4~胸5椎旁间隙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0.7ml/kg后平均阻滞起效时间3min,完善时间10min,持续时间310min。阻滞节段数平均为8个,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无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无临床可见的心血管中枢毒性反应。1例病人出现双侧阻滞,2例病人穿刺过程有血管损伤,无气胸及全脊髓麻醉等严重并发症。Tmax30(5~60)min,Cmaxl.8737(0.3331~3.36)ug/ml,检测到的最高血药浓度为3.36 ug/ml。 结论:胸椎旁间隙阻滞可安全用于儿童开胸术围术期麻醉及镇痛,效果肯定,穿刺方法容易掌握,药代动力学参数提示血药浓度在安全范围,推荐0.25%罗哌卡因0.5ml/kg单次注射可作为临床常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