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填充墙轻钢结构住宅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iaoch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层民用住宅中,钢结构体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带填充墙钢框架结构。近年来国内外几次强烈地震中大量填充墙框架的实际震害再次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与框架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未考虑填充墙与框架之间相互作用的抗震设计难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下的抗震性能。本文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纯钢框架和带填充墙钢框架结构进行了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后,经对比分析纯钢框架结构和带填充墙钢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值,得出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与钢框架结构协同工作的规律。综上所述,不管是在小震(多遇)作用下还是在大震(罕遇)作用下,都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而不能忽略填充墙对结构的贡献作用。充分的考虑填充墙的作用,可以使结构设计更加符合真实的受力状态。在设计中应充分合理的考虑填充墙影响,才能使钢框架的抗震设计更加合理。
其他文献
圆钢管之间的连接即节点设计是管结构整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相贯节点的承载力不能达到整体结构对节点强度的要求时,则应针对节点的破坏模式采取加强措施。在结构设计中杆件
近些年来,采用悬臂施工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由于自身得天独厚的优点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广泛使用。然而,截面尺寸较大的箱形梁,在混凝土早期,由于水泥水化作用,
本文选用球墨铸铁QT600-7薄壁圆管试样,采用多试样法,通过不同的拉扭比例进行初始屈服面试验和比例路径、非比例路径预加载后继屈服面试验。其中,比例路径包括预拉伸、预扭转和预拉扭,非比例路径沿菱形加载。通过对初始屈服面和后继屈服面的分析,研究预加载路径、预变形程度和平移应变取值对后继屈服面演化的影响。同时,研究塑性应变增量取值对塑性流动方向的影响,并探讨初始屈服面和后继屈服面上塑性流动方向与加载面
拱形结构既满足人们生活的实用性要求,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其稳定承载力的研究是当今的热点课题。对于工程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分析而言,弹性模
近年来,钢质导管架平台结构在海洋油气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船舶与海上工程物的碰撞事故时有发生,有必要对船舶与海洋平台的碰撞机理进行研究,减少事故损失。目前,对钢管节点
由于具有良好的水平承载性能,斜桩以及有斜桩的群桩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码头、大型输电以及斜坡上建筑等工程中。目前,针对斜桩承载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试验方面,理论上的分
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的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密实铺面比例增加,造成洪峰径流系数增大,直接导致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加剧。而密实铺面径流携带的大量污染物也使得我国多数城市降雨初
液化土或震陷性软土中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我国江河流域大量存在沉积软土及砂砾层的二元相结构特殊地质,液化或震陷特征明显。本文针对桩基
桩贯入饱和土体中,挤土效应产生的挤土位移一方面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严重时可能会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开裂、道路隆起以及地下管线断裂等工程事故;另一方面由于沉桩后的固
阻尼比是反映结构耗能能力的参数,它对研究结构的振动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便于计算,结构设计阶段通常取阻尼比为常数。然而,这并不能真实反映结构的阻尼机理,与阻尼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