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是我国北方天然草原主要的烈性毒草之一,在干旱与半干旱的高寒草原区恶劣环境条件下的草地群落中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研究发现醉马草与甘肃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gansuense Li et Nan)共生。有关内生真菌分类学与生物学特性,共生体的抗病、虫特性等已有研究报道,但是有关带菌(E+)与不带菌(E-)醉马草抗旱特性的研究尚属空白。本论文通过在一定的渗透胁迫和干旱胁迫条件下,观测E+与E-醉马草种子的萌发情况,幼苗及成株的生长情况和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等,明确了内生真菌对醉马草的各生长阶段抗旱性的影响,最终从理论上探明了内生真菌-醉马草—水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夏河、榆中两地醉马草的带菌率高达90%以上;叶鞘、茎髓和种子中均带有内生真菌菌丝体。2.室内渗透胁迫条件下,内生真菌可以提高干旱地区醉马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促进胚根、胚芽的生长。在较重度渗透胁迫条件下,干旱地区醉马草E+植株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芽和胚根长显著高于E-植株(p<0.05)。而湿润地区E+与E-醉马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芽和胚根长差异不显著(p>0.05)。3.温室渗透胁迫条件下,内生真菌可以显著提高醉马草幼苗在重度胁迫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使干旱地区醉马草幼苗的叶片数增加、叶片伸长。干旱地区醉马草E+植株的叶片增加数、叶片延伸量都要显著高于E-植株(p<0.05),而湿润地区醉马草的E+与E-植株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4.在室外盆栽干旱条件下,内生真菌对醉马草的分蘖数、叶片生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干旱地区E+植株受到的氧化伤害显著低于E-植株,而E+植株与E-植株的光和性能之间的差异不大。干旱地区E+醉马草植株叶片的SOD酶活性显著低于E*植株(p<0.05),而湿润地区醉马草E+与E-植株SOD酶活性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5.无论是温室幼苗渗透胁迫条件还是田间盆栽干旱胁迫条件,在重度胁迫下,与E-植株相比,内生真菌能够明显的促进干旱地区E+醉马草的地下生物量的积累(p<0.05),增加或者维持醉马草的地上生物量,引起生物量格局的重新分配—使植株根冠比增大;显著促进干旱地区E+醉马草叶片中的脯氨酸积累(p<0.05)。而对湿润地区醉马草这种影响不显著。6.干旱恢复阶段,内生真菌对原受重胁迫的干旱地区醉马草的分蘖和叶片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能够减缓脯氨酸的降解,可以提高其旱后的恢复能力。而对湿润地区醉马草的旱后恢复能力则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