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鰤诺卡菌(Nocardia seriolae)是一种严重危害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的重要致病菌。目前有关大口黑鲈源鰤诺卡菌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以及其感染大口黑鲈病理形态学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从四川主要大口黑鲈养殖区采集病料,在其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开展耐药性、耐药菌基因、病理损伤特点及其感染病原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期为临床有效用药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阐明其致病机制提供资料。在2017-2018年间,从四川多个大口黑鲈主要养殖地共采集69份样品,通过形态学、理化特性、16S rRNA与hsp65基因序列分析,分离鉴定出20株大口黑鲈源鰤诺卡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显色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20株菌对青霉素、头孢噻呋、头孢西丁、奥格门汀和苯唑西林表现出耐药,耐药率达100%。对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达45%、75%。对磺胺异噁唑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为40%;对氟苯尼考耐药率为20%;对泰妙菌素耐药率为35%;20株菌对多西环素、红霉素、替米考星、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克林霉素敏感。采用WaferGenSmartChip超高通量荧光定量PCR对分离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tetE、tetG、tetK、tetL、tetM、tetO、tetQ、tetS,检出率分别为100%、20%、30%、85%、55%、100%、15%、10%、85%、30%、5%、95%;MLSB耐药基因ermB、ermC、mefA、msrA、mphA、lnuA、lnuB,检出率分别为40%、35%、65%、15%、75%、50%、55%;β-内酰胺耐药基因blaSHV、blaTEM、blaVIM、blaZ、blaCMY、blaCMY2、bla1,检出率分别为10%、100%、5%、15%、55%、60%、15%;氨基糖苷耐药基因aac、aac(6’)-II、aacA/aphD、aacC、aacC2,80%,80%,20%,20%,55%;氯霉素耐药基因catB3、catB8、catA1、cmlA1、cmx(A)、floR,检出率分别为95%,95%,85%,20%,95%,100%;多重耐药基因acrA、acrB、acrF、mexA、mexF,检出率分别为100%、100%、95%、5%、100%。比较发现,四川地区大口黑鲈鰤诺卡菌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存在明显的地域与菌株间的差异性。患病大口黑鲈大体病变主要有体表溃疡、鳍条充血,肝、脾、心、头肾、肾等多个内脏器官出现结节。病理组织学上,肝、脾、肾、心、鳃等多个组织均出现慢性肉芽肿结节,并伴随出血、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变化。其中,肉芽肿结节由干酪样坏死中心、上皮样细胞层以及最外层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切片革兰氏染色与电镜观察发现大口黑鲈的肝、脾、肾、心、鳃等组织中存在大量的杆状细菌,且多位于肉芽肿中心及其周围的坏死灶。免疫组化学染色显示,大口黑鲈的肝、脾、肾、头肾等多个组织中均出现鰤诺卡菌阳性信号,且多位于肉芽肿中心及周围。综上,鰤诺卡菌感染大口黑鲈,菌体可在肝、脾、肾、头肾、鳃等多个组织器官分布,同时造成这些组织器官的损伤,并形成明显的肉芽肿性结节,这在病理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