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部基准点对齐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hui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识别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信息安全、人机交互、图像检索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人脸识别就是将从静态图像或者视频中检测并提取出的人脸与数据库中的人脸相匹配的过程,其难点在于人脸外观易受到姿势、遮挡、光照、表情和时间延迟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复杂的形态。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对特征点定位和特征匹配分别进行了独立的深入研究,而对二者协作能力的研究工作却十分匮乏。本文将当前特征匹配算法粗略的分为三类,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基于统计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以及二者之外的其它算法。第一类算法以人脸的几何特征为基础构建特征矢量并进行训练,得到识别分类器,其优点在于简单、易于理解,但很难提取到稳定的特征;第二类算法将线性不可分的样本非线性的映射到新的线性可分的空间,在新空间建立决策边界,以达到分类效果,不需任何参数,但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第三类算法依具体模型而异。现有的特征点定位算法有两类,基于最优的人脸对齐算法和基于回归的人脸对齐算法,前者的定位效果依赖于误差方程的设计和优化,后者的定位效果主要依赖于参数模型。本文对基于双层回归器的、无参数的人脸对齐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深入分析了其双层结构的优势、迭代工作的原理以及训练特征的设计,并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第二层回归器模型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改进模型的特征点定位比原算法更加精准。此外,本文对特征点定位算法和特征匹配算法的协作能力进行了探索。首先,介绍了基于线性区分分析的人脸识别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然后,将改进的基于线性区分分析的人脸识别算法与改进的基于双层回归器的人脸对齐算法相结合,提取人脸的Gabor特征和几何特征,并设计实验,探索其协作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二者的联合有助于提高人脸识别准确率。
其他文献
角点作为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技术领域中最为常用的局部特征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视觉任务之中,如视觉追踪、目标识别、图像匹配、三维场景重建以及图像注册等。经历了几
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HFSWR)利用垂直极化的电磁波沿着海面绕射的原理,可以探测到视距以外的超视距目标。T/R-R型双基地高频地波雷达是由收发共址的T/R站和被动接收雷达R站(移动
随着通信接收机向着数字化、软件化方向发展,利用软件无线电设计与实现接收机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发展的趋势。而目前的ACARS、AIS接收机是先利用模拟方式将基带信号解调出来,
认知无线电通过对授权频带的二次利用,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的频谱资源危机。作为认知无线电的一项关键技术,频谱感知通过连续不断地检测信道环境,捕获闲置的频谱空穴加以利用,同时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软件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软件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软件性能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纵然现在已有众多的软件测试方法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数量持续增长,频谱资源日趋紧张,系统对数字调制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的数字调制技术往往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的严格要求。连续相位调制(CPM)信号
随着三网合一的逐步推进,EPON作为PON网络的代表,具有带宽高,成本低,结构灵活简单等优点,被认为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之一。但是EPON网络结构为点到多点,上行数据共享同一信道,下行数据
波达方向(DOA)估计是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这一技术应用广泛,在通信、雷达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不断提出了一系列高效的DOA估计算法。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系统利用空分多址技术使得多个用户共享同一时频资源,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频谱利用率但同时也导致了用户间的干扰。
数字阵列雷达由于采用数字波束形成(DBF)直接控制雷达发射波束,对于复杂环境下弱小的目标检测和高速运动目标的跟踪有很大的优势。本文主要研究数字阵列雷达实验系统中信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