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角膜是人眼重要的屈光间质,直接影响人眼的视觉功能。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角膜散光与角膜厚度的差异,分析讨论其变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眼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角膜曲率计、IOL aster、Sirius角膜地形图三种不同仪器分别测量角膜曲率;应用Sirius角膜地形图、眼科A超两种不同仪器分别测量角膜厚度。规定顺规散光为屈光力高的子午线位于垂直位±30。,逆规散光为屈光力高的子午线位于水平位±30。,其余为斜轴散光。分析比较角膜散光、轴向、角膜厚度的变化及其量化分析。结果:Sirius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计、IOL Master三种不同仪器测量出的角膜散光结果一致性好,无统计学差异。 Sirius角膜地形图、眼科A超两种不同仪器测量出的角膜厚度结果一致性好,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组患者角膜散光值无统计学差异,但70-79岁年龄组患者角膜屈光力平均值较前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顺规散光逐渐减少,由A组的85.8%减少为F组的31.0%,逆规散光明显增加,由A组的6.7%增加为F组的45.0%,斜轴散光40岁之前未见明显变化,40岁之后斜轴散光所占比例为18.2%,较前明显增加,且稳定。60岁之后,各年龄组不同类型散光所占比例趋于稳定。60岁之后年龄组较60岁之前年龄组患者角膜变薄,但是60岁之后各年龄组角膜厚度无差异结论:不同仪器测量的角膜散光、角膜厚度结果一致性好,无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顺规散光所占比例逐渐减少,逆规散光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斜轴散光40岁之前未见明显变化,40岁之后斜轴散光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且稳定。60岁之后,各年龄组不同类型散光所占比例趋于稳定。年轻白内障患者行散光型人工晶体植入时需谨慎。年轻患者散光轴向的不稳定,也使TICL的治疗近视合并散光的长期效果产生了不确定性。60岁之后年龄组较60岁之前年龄组患者角膜变薄,但是60岁之后各年龄组角膜厚度无差异。因此,60岁之后的老年人,角膜厚度有变化的可能,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界限是否需重新界定,避免角膜屈光术后的老年时发生角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