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17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在同月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且开始在—些地方展开试点工作。这标志着研学旅行时代的到来。研学旅行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推动力,以育人为根本目标,意在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历史作为中学核心人文学科,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将研学旅行与初中历史学习结合,符合初中学生的学情和认知特点,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创造性,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共同进步成长,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手段来开展研究。具体研究对象以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中为例,了解并分析其研学旅行的开展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相应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并结合相关历史研学案例进行分析,最终获得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历史必然性。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研学旅行的设计、实施、评价等环节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等。第二,通过对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一些教师进行访谈可知,中学历史课程与研学旅行的有机融合完全可行,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但具体实施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第三,中学历史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地域性与趣味性等。此外,中学历史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要重点关注活动的主题设计、内容选取、评价反馈、安全机制等方面。第四,中学历史研学旅行活动还需要不断优化调整。笔者选取一些具体案例进行描述和总结分析,明确亮点,指出不足,旨在为中学历史研学旅行的更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