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洋杜鹃作为观赏性和商品性极高的世界著名花卉之一,是杜鹃园艺品种中品质最好、花期最长、销售市场最大的品种之一。但西洋杜鹃耐寒性较差,冬季低温是限制西洋杜鹃城市栽培推广的重要因子,且诱导西洋杜鹃提高抗寒性的已知外源物质缺乏。针对这两个问题,本研究以西洋杜鹃‘粉红’、‘普红’、‘梅红’、‘五彩’四个常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低温胁迫下的抗寒性研究和SA抗寒性诱导研究,测定相关耐寒性指标的变化,对这些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并结合不同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品种的外部形态变化,对四个西洋杜鹃品种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对SA处理后的西洋杜鹃品种进行效果分析。为筛选抗寒性西洋杜鹃品种,提高西洋杜鹃品种的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0-C、3℃、5℃、10℃低温胁迫8天对四个西洋杜鹃品种‘粉红’、‘普红’、‘梅红’、‘五彩’的形态指标均产生影响,伤害程度因胁迫温度不同和品种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0℃和3℃低温胁迫对植株造成的伤害明显大于5℃和10℃,且在0℃低温胁迫下植株有极少数恢复生长,3℃时有少数恢复生长,5℃和10℃时植株基本恢复生长。从植株的生长状态可以初步判断出四个品种的耐寒性大小为:‘粉红’>‘五彩’>‘梅红’>‘普红’。2、低温胁迫下,四个西洋杜鹃品种‘粉红’、‘普红’、‘梅红’、‘五彩’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MDA、CAT、POD、SOD等指标变化趋势明显,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在低温胁迫8天后,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MDA和抗氧化酶等与对照值相比差异明显,方差分析表明四个西洋杜鹃品种各个指标的累积在品种间和温度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均能较好的反应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耐寒性变化,适合作为西洋杜鹃耐寒性品种筛选的鉴定指标。3、低温胁迫下,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和胁迫时间延长,‘普红’和‘梅红’两个品种的Ci值呈上升趋势,‘五彩’和‘粉红’两个品种的Ci值呈下降趋势,说明气孔因素是导致‘五彩’和‘粉红’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因素,非气孔因素是导致‘普红’和‘梅红’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因素,且根据耐寒性综合评价结果,四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梅红’>‘粉红’>‘普红’>‘五彩’,因此不能很好的解释对于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引起的光合作用降低哪个影响作用更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西洋杜鹃四个品种的Tr、Pn和Gs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和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均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经过8天的低温胁迫处理,四个西洋杜鹃品种的气体交换参数在品种间和温度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4、对西洋杜鹃四个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得出QP、Fv/Fm和Yield均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温度越低、胁迫时间越长下降程度越大。方差分析表明:QP在温度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在同一处理温度下,品种间的QP差异显著(P<0.05);Fv/Fm在品种间和温度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Yield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温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西洋杜鹃四个品种NPQ值随胁迫温度降低和胁迫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且在温度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在同一处理温度下,品种间的NPQ差异不明显(P>0.05)。5、对西洋杜鹃16个耐寒性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可以作为四个西洋杜鹃品种的综合耐寒性鉴定指标,其余指标可忽略不计。以隶属函数值法进行耐寒性综合评价,四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梅红’>‘粉红’>‘普红’>‘五彩’,该结果与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的形态观察结果较为一致。6、喷施SA溶液后进行低温胁迫能够提高‘粉红’和‘普红’的耐寒性。但是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延长,SA溶液调节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光合效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生化反应的能力逐渐降低。7、对五个浓度SA处理下的‘粉红’和‘普红’品种各个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隶属函数分析,得出‘粉红’以0.3mmol/LSA处理效果最佳,其综合评价值D为1.671,比对照组高了9.934%;‘普红’品种以1.5mmol/LSA处理效果最佳,其综合评价值D为1.544,比对照组高了16.178%。8、SA溶液处理对提高‘普红’品种的抗寒性较好,不同浓度SA溶液处理‘普红’品种后,除0.5mmol/L外,其余浓度均能提高其抗寒性,按照浓度由低到高,其综合评价值D增幅依次为:9.330%、6.020%、16.178%、13.469%,而0.5mmol/LSA处理后D值反而下降,降幅为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