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杜鹃四个品种抗寒性对比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ggyy2000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洋杜鹃作为观赏性和商品性极高的世界著名花卉之一,是杜鹃园艺品种中品质最好、花期最长、销售市场最大的品种之一。但西洋杜鹃耐寒性较差,冬季低温是限制西洋杜鹃城市栽培推广的重要因子,且诱导西洋杜鹃提高抗寒性的已知外源物质缺乏。针对这两个问题,本研究以西洋杜鹃‘粉红’、‘普红’、‘梅红’、‘五彩’四个常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低温胁迫下的抗寒性研究和SA抗寒性诱导研究,测定相关耐寒性指标的变化,对这些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并结合不同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品种的外部形态变化,对四个西洋杜鹃品种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对SA处理后的西洋杜鹃品种进行效果分析。为筛选抗寒性西洋杜鹃品种,提高西洋杜鹃品种的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0-C、3℃、5℃、10℃低温胁迫8天对四个西洋杜鹃品种‘粉红’、‘普红’、‘梅红’、‘五彩’的形态指标均产生影响,伤害程度因胁迫温度不同和品种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0℃和3℃低温胁迫对植株造成的伤害明显大于5℃和10℃,且在0℃低温胁迫下植株有极少数恢复生长,3℃时有少数恢复生长,5℃和10℃时植株基本恢复生长。从植株的生长状态可以初步判断出四个品种的耐寒性大小为:‘粉红’>‘五彩’>‘梅红’>‘普红’。2、低温胁迫下,四个西洋杜鹃品种‘粉红’、‘普红’、‘梅红’、‘五彩’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MDA、CAT、POD、SOD等指标变化趋势明显,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在低温胁迫8天后,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MDA和抗氧化酶等与对照值相比差异明显,方差分析表明四个西洋杜鹃品种各个指标的累积在品种间和温度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均能较好的反应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耐寒性变化,适合作为西洋杜鹃耐寒性品种筛选的鉴定指标。3、低温胁迫下,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和胁迫时间延长,‘普红’和‘梅红’两个品种的Ci值呈上升趋势,‘五彩’和‘粉红’两个品种的Ci值呈下降趋势,说明气孔因素是导致‘五彩’和‘粉红’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因素,非气孔因素是导致‘普红’和‘梅红’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因素,且根据耐寒性综合评价结果,四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梅红’>‘粉红’>‘普红’>‘五彩’,因此不能很好的解释对于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引起的光合作用降低哪个影响作用更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西洋杜鹃四个品种的Tr、Pn和Gs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和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均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经过8天的低温胁迫处理,四个西洋杜鹃品种的气体交换参数在品种间和温度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4、对西洋杜鹃四个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得出QP、Fv/Fm和Yield均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温度越低、胁迫时间越长下降程度越大。方差分析表明:QP在温度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在同一处理温度下,品种间的QP差异显著(P<0.05);Fv/Fm在品种间和温度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Yield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温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西洋杜鹃四个品种NPQ值随胁迫温度降低和胁迫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且在温度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在同一处理温度下,品种间的NPQ差异不明显(P>0.05)。5、对西洋杜鹃16个耐寒性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可以作为四个西洋杜鹃品种的综合耐寒性鉴定指标,其余指标可忽略不计。以隶属函数值法进行耐寒性综合评价,四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梅红’>‘粉红’>‘普红’>‘五彩’,该结果与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的形态观察结果较为一致。6、喷施SA溶液后进行低温胁迫能够提高‘粉红’和‘普红’的耐寒性。但是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延长,SA溶液调节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光合效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生化反应的能力逐渐降低。7、对五个浓度SA处理下的‘粉红’和‘普红’品种各个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隶属函数分析,得出‘粉红’以0.3mmol/LSA处理效果最佳,其综合评价值D为1.671,比对照组高了9.934%;‘普红’品种以1.5mmol/LSA处理效果最佳,其综合评价值D为1.544,比对照组高了16.178%。8、SA溶液处理对提高‘普红’品种的抗寒性较好,不同浓度SA溶液处理‘普红’品种后,除0.5mmol/L外,其余浓度均能提高其抗寒性,按照浓度由低到高,其综合评价值D增幅依次为:9.330%、6.020%、16.178%、13.469%,而0.5mmol/LSA处理后D值反而下降,降幅为3.311%。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系统的研究思路,运用系统的研究方法,对1986-2005年20年间辽宁省林业投资、林业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考察,指出辽宁省的林业投资存在着投资总量不足,投资渠道单一等一系列
土壤盐碱化会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恶化,农作物的产量减产,制约经济发展。山西省的盐渍土面积约为30.13万hm2,在这些盐碱地中,大同盆地的盐碱地面积占2/3以上。大面积的盐碱地
作为一种提高层次的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国际旅游业也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文主要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方法两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这是人民对教师的尊重。教师的职业之所以神圣,因为她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播者,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教师的职业之所以崇高,因为她是为人之师,人之楷模。教师的工作性质是教书育人,而不是追求名利,她应该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和淡泊名利。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每位老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奉献教育事业,做到廉洁从教,关爱学生。  一、以人为本,严谨治学 
期刊
针叶林采伐破坏后,人工林恢复重建是目前最常见的林业实践,也是亚高山多样性保护的一个有效途径。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四川省阿
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其中的植物景观资源蕴含着重要的遗产价值,符合突出普遍价值、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标准。同时,植物遗产资源又具有动态性、可变性的特点,因此遗产地植
青蒿(Artemisia annua L.)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首次从中分离出抗疟单体—青蒿素,为抗疟特效药,同时对吸血虫病、艾滋病并发症等也有很好的疗效。从天然青蒿中提取青蒿是目前获取青蒿素的唯一来源。目前国内外对青蒿素的化学、药理及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青蒿栽培生理研究报道甚少。本试验以丰都通和1号青蒿种子为材料,于2006年9月~2007年3月在重庆
中国板栗的空苞和球苞内坚果数较少的现象是造成我国板栗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本实验以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的三个品种为试材,对板栗柱头、花柱和胚珠中Ca2+分布、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