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混凝土结构中采用纤维增强塑料筋(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Rebar,简称FRP筋)代替钢筋是目前解决钢筋腐蚀问题的较有效途径。FRP筋增强混凝土柱的性能与钢筋混凝土柱的性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从GFRP筋粘结性能研究出发,通过拉拔试验研究粘结强度、粘结刚度、粘结-滑移曲线、残余粘结性能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对GFRP筋增强混凝土柱的轴心抗压及偏心抗压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及相关分析,揭示了不同配筋方式下GFRP筋增强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荷载-应变关系的变化规律。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GFRP筋与砂浆粘结-滑移曲线上升段和下降段的变化规律基本遵循m BPE模型,针对残余段曲线规律进行函数拟合,提出了高斯函数表达式,GFRP筋与砂浆界面的破坏特征不同于钢筋混凝土界面。(2)全GFRP筋混凝土柱无明显破坏征兆,属于脆性破坏;混合配筋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柱有破坏征兆。全GFRP筋柱的轴心极限抗压承载力比钢筋混凝土柱低约22.70%;对于混合配筋柱,当箍筋为钢筋时,其极限承载力比钢筋混凝土柱高约1.16%,当箍筋为GFRP筋时,其极限承载力比钢筋混凝土柱低约10.83%。(3)偏心距对GFRP筋与钢筋混合配筋柱的极限承载力及柱中侧向变形的影响显著,其他参数相同时,偏心距越大,极限承载力越小,柱中侧向变形越大;偏心距对混凝土表面应变的影响显著,同一荷载水平下,其他参数相同时,偏心距越大,其受拉区与受压区混凝土表面的应变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