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几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颗粒物污染不仅影响大气能见度,细颗粒物(PM2.5)通过吸入途径对人体健康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作为全国重要的建筑材料生产区域,同时又有着发达的石油化工和医药生产企业,淄博市入围了从空间分布上看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城市,拟通过本研究了解淄博市大气PM2.5及其中无机水溶性离子(SO42-NO3-、NH4+、Cl)、金属元素(Sb、Al、As、Cd、Cr、Pb、Hg、Mn、Ni、Se、T1)自 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的变化规律,并用美国环保局推荐模型进行呼吸暴露健康风险评价,评估金属元素对人体危害程度,初步探索雾霾成因及防治措施,为以后的环境控制工作提供基础。[方法]设立两个采样点,张店区的采样点在中心城区,周围交通贸易发达,高新区的采样点处于郊区,为对照区。于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每月10~16日同时在淄博市张店区和高新区某15米高的楼顶(周围避开污染源、障碍物和交通繁忙路段)采集大气PM2.5样品,共采集样品390份。用称重法、离子色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别测定PM2.5浓度、无机水溶性离子及金属元素浓度。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整个研究期间,张店区和高新区PM2.5浓度均值分别为83.6 μg/m3和85.4 μ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张店区As浓度均值10.5 ng/m3高于高新区7.5 ng/m3(P<0.05),张店区Cd浓度3.1 ng/m3高于高新区2.8 ng/m3(P<0.05),张店区Sb浓度3.0 ng/m3高于高新区2.3 ng/m3(P<0.05),而高新区A1浓度244 ng/m3高于张店区215 ng/m3(P<0.05)。2.2016年秋季和2016年冬季张店区和高新区PM2.5均大于120 μg/m3,自2017年春季往后的每个季度大气PM2.5质量浓度均值都未超过90 μg/m3。冬春季节高,夏秋季节低。淄博市张店区2017年、2018年PM2.5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79.5 μg/m3、66.9μg/m3,分别是我国PM2.5年均浓度限值35 μg/m3的2.3倍和1.9倍。2017年和2018年张店区PM2.5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1μg/m3~307μg/m3和 21 μg/m3~248 μg/m3,按照我国 PM2.5 日均浓度限值75μg/m3,超标率分别为42.2%、27.4%。3.在2016、2017、2018三个年度9~12月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和各成分浓度中,2017年9~12月的大气颗粒物和各成分浓度为最低。2016年9月、10月、11月两区PM2.5浓度均高于140μg/m3,2017年9月、10月、11月两区PM2.5浓度均低于80μg/m3,2018年9月、10月、11月两区PM2.5浓度均低于100 μg/m3,整体呈现出先骤降后缓增的趋势。4.无机水溶性离子是构成张店区大气PM2.5的主要成分,其质量浓度总和的范围介于19.6μg/m3~63.3μg/m3,在PM2.5质量浓度中的占比浮动范围介于39.7%~55.1%,研究期间前三位的离子N03-、SO42-、NH4+浓度均值分别为13.4μg/m3、12.8μg/m3、10.3 μg/m3。张店区大气中硫酸盐在PM2.5浓度中的占比夏季是最高,而硝酸盐在PM2.5浓度中的占比夏季是最低,硝酸盐和硫酸盐的比值只有在夏季远小于1。5.A1是本研究 11种金属元素(Sb、Al、As、Cd、Cr、Hg、Pb、Mn、Ni、Se、Tl)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1的浓度春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其次是Pb,Pb的浓度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并且逐年递减的特点。6.关于慢性非致癌效应,As的慢性非致癌风险较高,其次是Mn,其慢性非致癌效应系数都接近1;关于致癌效应,As的终生致癌风险较高,为10-5,其次是Cd,终生致癌效应风险为10-6。7.富集因子分析,Ni、Mn、Cr的富集因子约为10~20,Ni、Mn、Cr受到自然源和人为源共同影响;Cd、Se、Pb、Sb、Tl、As富集因子均>100,都较大程度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结论]1.中心城区张店区As、Cd、Sb浓度高于郊区高新区,然而作为对照区的高新区,其PM2.5中的A1浓度反而高于中心城区张店区,可见高铁北站的建设和周围区域的规划建设使大气中A1浓度升高,应注意施工现场扬尘的防治。2.2016年9~12月淄博市PM2.5浓度最高,2017年和2018年逐年递减,但仍远超过我国PM2.5年均限值35 μg/nm3,PM2.5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3.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人们选择绿色环保出行方式,以降低春秋冬季汽车尾气对大气PM2.5的污染。4.As、Mn的慢性非致癌效应较高,As、Cd的终生致癌效应较高,应引起重视。5.燃煤的消耗量与PM2.5及其成分浓度直接相关,法律中相应限值的制定、环保措施的实施和污染物去除工艺的发展会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应继续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并加快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