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恢复心肌水平血流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关键。早期评价心肌水平灌注状态,预防和治疗无再流现象,对于急性心梗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是临床上用于评价心肌血流灌注的手段之一。心腔内超声是一项新的检测冠脉近端血流的方法,但关于冠脉近端血流参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水平血流灌注、心肌存活的相关性尚未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是中药丹参中水溶性活性成分,关于其对再灌注心肌血流的影响尚不清楚,也未见对冠脉近端血流影响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利用猪关胸的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丹参多酚酸盐不同剂量静脉给药或联合冠脉内给药是否可以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的血流灌注,从而减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室收缩功能;利用心腔内超声探查冠脉近端血流参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改变,分析冠脉近端血流储备与心肌水平血流灌注和心梗面积的相关性,并评价丹参多酚酸盐对冠脉近端血流参数的影响;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氧化应激状态,硫氧还蛋白活力,内皮细胞凋亡是否产生影响,从而对部分地解释丹参多酚酸盐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采用球囊法建立非开胸猪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左前降支中段缺血2小时,再灌注14天)。动物分成四组:小剂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于再灌注前30分钟给予小剂量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5mg/kg丹参多酚酸盐溶于生理盐水100ml,1小时滴完),以后相同剂量每天给药1次,共用药7天;大剂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剂量为10mg/kg,其余处理同小剂量组;大剂量加冠脉内给药组,于再灌注前5分钟冠脉内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mg(溶于2ml生理盐水),其余处理同大剂量治疗组。心肌血流灌注用心肌声学造影和彩色微球法评价。体表心脏超声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在多个时间点,利用心腔内超声探查左主干、左前降支近端、左回旋支近端血流,计算各血流参数。再灌注14天取材,伊文思蓝和红四氮唑双重染色法确定危险区和梗死区。测定危险区心肌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硫氧还蛋白(TRX)活力。Western Blot法测定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TUNEL法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内皮细胞凋亡指数,计算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心肌声学造影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14天,大剂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大剂量丹参多酚酸盐加冠脉内给药组心肌声学造影灌注缺损区面积均显著减小,危险区内A×β值均显著增加,β储备、A×β储备也显著增高。大剂量组、大剂量加冠脉内给药组梗死面积(占危险区的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所有药物治疗组梗死区心肌内毛细血管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灌注14天,大剂量组和大剂量加冠脉内组前间隔增厚率、左室面积变化分数、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增加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或小剂量组。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腔内超声显示左侧冠脉近端血流参数动态改变。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血流速度储备均显著降低。再灌注14天,左前降支近端血流速度储备与危险区β储备、A×β储备显著相关,与梗死范围(占左室的百分比)也显著相关。大剂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加冠脉内给药组左前降支近端血流速度储备显著好于其它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治疗组、大剂量加冠脉内给药组梗死区心肌组织中SOD活力、GSH含量、TRX活力显著增高,而MDA含量显著减低,但NO含量无显著差异;Bcl-2/Bax比值显著增高;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减低。本研究的结论是,大剂量丹参多酚酸盐间断静脉给药7天可以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血流灌注,从而减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室收缩功能,其保护作用与其减轻心肌内氧化应激损伤,提高硫氧还蛋白活力,减少内皮细胞凋亡有关。心腔内超声可用于检测冠脉近端血流,再灌注14天,梗死相关动脉近端血流速度储备是反映心肌水平灌注和梗死范围的有用参数。冠脉内给药可以显著提高再灌注14天梗死相关动脉近端血流速度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