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场所精神构建探索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教育体制民主化、教育过程终身化、教育职能多元化、教育结构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教、学并重,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方向转化。大学生的学习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贯穿于整个校园生活的全过程之中。因此,构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大学校园环境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校园实体环境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为本文的提出问题部分。明确我国高校目前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大学在校园环境现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提出构建并提升大学校园场所精神,营造大学生喜爱的校园环境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第二章对于何谓场所、何谓场所精神及场所精神特征等基础理论问题分析并解释。   第三章回到本文的研究主体大学校园,结合大学的理念与精神价值等,与广义上的场所精神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得出大学校园中场所精神的三个特点,分别为大学校园的环境视觉意象、大学生的心理行为效应及大学历史文脉。并结合调研结果,一一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构建校园场所精神的规律。   第四章为本文的解决问题部分。总结了大学校园场所精神的构建方法。空间的合理规划是构建场所精神的重要基础;情感的输入是构建场所精神的重要方式;自然因子的引入构建场所精神的重要方法;交往行为的引导是提升场所精神的有效途径;细节的处理则对构建场所精神必不可少。
其他文献
乡村建设是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作为乡村环境重要的组成元素,乡村民房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在当前的乡村中,大量民房被遗弃,应通过更新赋予这些建筑新的生命力。
现代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街道。街道既是人们交往的场所,同时又是人们通行的重要空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机动化数量倍增的后果。
在我国城市住宅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由于居民越来越重视住宅建筑之外部空间及住区整体风貌塑造,作为城市景观一部分的住区景观环境成为设计者、开发商、政府管理部门和居民的关注
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更新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面临着传统历史建筑不断地被拆除消亡,老城街巷不断地被改造拓宽,城市肌理为了适应新的城市
当今的世界环境日趋恶化,温室效应严重,太阳辐射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建筑的立面采光与得热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节约建筑能耗、改善室内光环境和夏季室内热舒适有
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西北地区中的代表区域之一,对该地区农业聚落进行研究以指导今后的聚落营建,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以往主要在三个层面对聚落营建进行研究:对西
目前,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复杂的城市交通问题,指导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合理开发,实现交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许多
本论文以景观构筑物作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景观构筑物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发展趋向,以结构逻辑为研究平台来探讨现代城市景观构筑物的技术形态表达。   论文从结构建构的思想原
近几年来,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事业发展迅猛,同时,住宅区的规划和建设水平有厂较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齐全的新住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然而,
建筑边界作为建筑与环境的分界,在满足建筑内部功能的同时,还对其外部环境有重要的贡献,给予环境以特定的意义和氛围。在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设计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建筑边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