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代谢综合征(MetS)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代谢异常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症候群,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并且由于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而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众所周知,维生素D功能不足是由于维生素D沉积于脂肪组织继而导致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引起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MetS相关影响因素联系密切,从而在控制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发挥作用。然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MetS的相关性仍有争议;且迄今为止,大连地区尚无针对性的研究。血清25-(OH)D水平能够预测整个人群的长期心血管疾病风险且可能对对抗MetS的发生及发展具有有利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国中老年人群中血清25-(OH)D浓度与Met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基于对2764名老年人心力衰竭相关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PCSRFHFEP),以社区为基础进行横断面比较研究。本研究采用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对于MetS的标准定义。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ECLIA)测量血清25-(OH)D浓度。所有连续变量的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SD)来表示,分类变量以计数和百分位数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使用Mann-Whitney-U检验和分类变量使用卡方(x2)检验对MetS和非MetS的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此外,根据血清25-(OH)D浓度将人群分为四组,并分别使用ANOVA和卡方检验分别针对连续数据和分类数据估计组间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来估计与浓度最高组相比,其他组的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多变量模型校正性别、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肌酐、吸烟状况、饮酒量及体育锻炼。使用公差和方差膨胀因子(VIF)对解释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的评估。总胆固醇的VIF大于10,表明自变量(预测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果:MetS组男性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非MetS男性。血清25-(OH)D 与性别(β=-0.266,95%CI-5.278~-3.118;P<0.001)和甘油三酸酯(β=-0.058,95%CI=-0.669~-0.120;P=0.005)之间呈负相关。但是,血清25-(OH)D与性别之间的关联表明,在评估血清25-(OH)D水平的预测能力和MetS的存在时,需要进行基于性别的分析。中老年人中的MetS患病率为12.61%,其中男性的MetS患病率略高于女性(13.97%对11.65%)。同时,饮酒者中MetS的患病率为13.9%,而吸烟者中MetS的患病率较低(12.6%)。尽管如此,与非MetS组相比,在MetS组中既有吸烟又有饮酒者的患病率显著增高。被诊断糖尿病的患者MetS患病率较高(43%)。与非MetS组相比,MetS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酸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增高(P<0.01)。然而,MetS组和非MetS组之间的肌酐和总胆固醇无统计学差异。男性血清25-(OH)D水平与MetS之间呈负相关。在仅对潜在的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高血清25-(OH)D浓度与MetS之间存在负相关。即使在调整了潜在可能的混杂因素(包括年龄、吸烟状况、饮酒、身体活动、低密度脂蛋白、肌酐及总血清胆固醇)后,男性血清25-(OH)D水平与MetS患病率之间的相关性仍然存在。与血清25-(OH)D四分位数最低组相比,高浓度组MetS的ORs和95%CI分别为0.93(0.54-1.59)、0.89(0.50-1.56)及 0.48(0.28-0.84)。结论:我们研究发现,中年男性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MetS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而较高的血清25-(OH)D与中年男性人群MetS发生风险降低相关。因此,血清25-(OH)D可作为预防和控制MetS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