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遗产生物修复加固理论与实验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eng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修复加固一般基于硫酸盐还原菌(SRB)、硝酸盐还原菌(NRB)、烃降解细菌(HDB)、钙化细菌(BCB)以及脂肪酶、蛋白酶、糖酶等酶水解作用的利用,SRB、NRB及HDB可以分别用于修复还原沉积于历史建筑遗产表面的硫酸盐、硝酸盐以及降解脂肪烃和芳香烃污垢,BCB可以用于结构加固修复,修补愈合结构的表层裂缝,水解酶可以用来清除碳水化物、油脂、蛋白质类的有机污垢。历史建筑遗产修复加固应避免造成不可逆损伤,其产物应兼具良好的相容性、有效性与耐久性,为了推动历史建筑遗产生物修复加固研究深入及实际应用,本文首先基于生物修复加固研究现状,提出了生物修复加固研究的基本框架,随后展开理论与实验方面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⑴论述历史建筑遗产表层污垢成因、硫酸盐还原菌、硝酸盐还原菌、硫杆菌以及蛋白酶修复清洗污垢应用研究实例,探讨了生物清洗修复可行性、有效性及潜在问题。 ⑵基于施氏假单胞菌、球形芽孢杆菌及巴氏芽孢八叠球菌诱导碳酸盐沉积功能,开展细菌诱导碳酸钙沉积实验研究。采用XRD分析研究了不同菌种、不同Ca2+源、不同培养基对晶体沉积晶相影响,采用SEM分析研究了细菌诱导晶体沉积生长及形貌,基于数据研究分析,探讨了细菌诱导碳酸钙沉积机理,研究分析了脲酶诱导沉积动力学参数间的一般关系,开展细菌诱导碳酸钙沉积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最后探讨了有机基质诱导碳酸钙沉积机理。 ⑶开展巴氏芽孢八叠球菌诱导碳酸钙沉积加固修复历史建筑方面的实验研究,试样分别采用大理石、混凝土试样。重量分析研究了对于具体试样矿化沉积薄层生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SEM分析研究了试样表层细菌矿化层生长形成及形貌,采用MIP分析了细菌矿化沉积对试样孔隙率及孔隙分布的影响,超声波分析研究了矿化层与底层粘结强度,评测矿化层加固保护的实际效果。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分别探讨了巴氏芽孢八叠球菌加固修复碳酸盐质、混凝土历史建筑遗产可行性、有效性。研究认为细菌修复加固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⑷开展生物沉积改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方面的实验研究。采用SEM分析研究了不同Ca2+源、离子浓度对细菌诱导沉积层生长形貌的影响,加速碳化混凝上实验研究了矿化沉积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借助文献数据,从混凝土碳化、氯离子侵蚀、毛细水吸附性能等几个方面,对比研究了细菌沉积与传统表层处理方法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结果表明细菌诱导碳酸钙沉积可以作为一种新颖生态的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的表层处理方法。 ⑸开展生物沉积修复混凝土裂缝方面的实验研究。SEM分析研究了细菌沉积层生长形貌,通过人工模拟裂缝混凝土修复试样的抗压及三点弯曲破坏实验分析研究了裂缝的生物沉积修复效果。研究表明裂缝混凝土试样生物沉积修复后,抗压强度恢复随裂缝深度增加而增加;对于梁试样,跨中极限荷载恢复随裂缝深度增加而减小,浅层裂缝恢复效果较深层裂缝明显。生物沉积方法为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提供一条新思路。 ⑹建立了碳酸盐历史建筑遗产硫酸盐污垢生长的数学物理模型,对给定条件下解的性态进行研究分析,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作了一维分析;基于生物沉积处理混凝土中CO2及氯离子扩散实验,建立了一维数学物理模型,引入初始及边界条件,用有限差分法对扩散模型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表明沉积处理有效抑制CO2、Cl—在混凝土中扩散,其浓度随Dst、Pst、时间增大而增大,随Tst、深度增加而减小。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东纵快速路地下隧道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支护桩变形、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横撑轴力等方面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现场监测、理论数值模拟分析
因优良的结构性能和柔和明快的外观,圆管结构已在国内外的土木、建筑、海洋、机械等结构中得到普遍应用。在圆管桁架的主管里填充混凝土又是一种新型的钢—混组合结构,可显著提
施工项目总承包模式已广泛运用于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业作为众多咨询行业中的新兴行业,既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着从立项计划到验收投产的全过程全方位造价咨询服务,
工程造价指标及指数作为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工具,备受用户青睐。借用指标及指数,使用者可更好地确定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关静态与动态的信息,以便更合理地确定和
工程项目风险研究是近些年来的热点问题。但由于基坑周边环境的复杂和不确定因素太多,使得基坑工程建设成为工程建设中的高风险项目类型。所以,尽早建立操作性良好的风险管理
土工格室加筋垫层在双向增强复合地基中充当柔性筏板基础,能扩散、均化上部荷载,约束地基侧向变形,有效调节桩土应力分担等。研究表明,土工格室结构层上述作用的发挥与其抗弯
焊接空心球节点的研究开始于60年代,随着80年代网架的大量使用和推广,有关的科研逐渐多起来,并逐渐开始进入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阶段,以1981年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的制定颁布为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地下车库、地铁、大型桥梁等在建设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深基坑工程问题。特别是在基坑开挖的过程
当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但是在和平的旋律中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那就是恐怖主义。随着恐怖主义的蔓延,炸药爆炸这种手段越来越多被恐怖分子所利用,这种爆炸恐怖活
在高烈度寒冷地区,地震和地基冻胀是低层村镇房屋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限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一味地提高抗震措施并不可行。因此,开发一种适合于高烈度寒冷地区村镇建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