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库及河口沉积物生源要素对比研究 ——水库滞留效应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xl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是连接大陆和海洋的重要纽带,流域人类活动如工农业发展等导致的废水排放增加、水库大坝修建等,对流域库区,并通过河流对河口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探讨大坝水库对流域及河口近海的影响已成为生态环境科学关注的热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坝水库导致流域物质和生态环境如何变化,二是流域内的变化导致河口生态环境如何变化;而探究难点在于寻找记录生态环境变化的载体和定量指标。沉积物生源要素是反演水体生态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已成为探究水体环境变化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长江流域5个中上游典型水库及河口共8个柱状沉积物的粒度组分、年代框架(210Pb、137Cs)、生源要素(TOC(总有机碳)、TN(总氮)、BSi(生物硅))含量等指标的分析,结合长江下游大通站营养盐通量的变化情况,探究大坝建设如何改变库区生源要素通量并影响河口生态系统的变化,并对比库区及河口生源要素的差异,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库区生源要素通量变化及其对河口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1)水库封坝后,库区沉积性TOC、TN、BSi和BSi/TOC总体呈增加趋势,表明大坝水库显著滞留了水体生源要素,硅藻生长量及占比也明显增加;据估算,因水库建设,流域C、N、P、Si的年均滞留量(g/m~2.a)分别增加了10.49、2.53、0.42、24.35,其中对Si的滞留量最为显著;人类排放导致的入库营养盐的增加强化了滞留效应,上游水库减沙带来的入库泥沙的减少弱化了滞留效应。同时,流域水库对营养盐的滞留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上,流域南部水库的滞留量高于中部及北部地区的水库。(2)据估算,1998~2015年全流域水库平均N、P、Si年滞留量分别为0.91、0.15、8.79万吨,大通站年均入海DIN(溶解氮)、DIP(溶解磷)、DSi(溶解硅)通量分别为1.63、0.039、2.55百万吨,流域平均N、P、Si年滞留量分别占年入海通量的0.56%、3.85%、3.44%。因水库滞留导致大通站DSi通量自1998年至2015年下降了约41.9%,但DIN和DIP因人类化肥、废水排放的剧增,入海通量分别增加了61.4%、74.2%,其中DIP入海通量与流域化肥排放呈显著正相关(p<0.05)。(3)流域营养盐入海通量差异性输入导致长江口三角洲前缘沉积性TOC、TN、BSi近年来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BSi/TOC却总体呈减少趋势,且BSi与TOC、TN的关系也逐渐由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表明在流域水库滞留和人类排放的综合作用下,长江口藻类生长量不断增加,但是硅藻占比却不断下降。其次,水库与河口生源要素间存在以下差异:(4)水库沉积物多以黏土、粉砂为主,沉积环境较为稳定,而河口粉砂含量较多,水动力条件强烈。由于黏土含量高,沉积环境稳定,库区沉积物生源要素含量明显高于河口。当水库与河口沉积物粒度组分相似时,库区生源要素含量也明显高于河口,这主要与河口的咸水动荡环境有关,一方面强动力不适合藻类生长,且易导致沉积物发生再悬浮溶解,另一方面盐度的增加也加速了生源要素的分解。综上,由于长江水库的增加,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埋藏对河流营养盐输送尤其是Si的影响较大,导致平均每年滞留在库区的Si约占入海DSi的3.44%,入海DSi含量持续减少;而N、P因受到人类排放量的影响,入海量呈增加趋势;入海N、P含量的增加导致河口藻类生物量明显增加,但硅藻占比因入海Si含量减少呈显著降低趋势。同时水库及河口生源要素含量差异明显,河口因沉积物颗粒粗,且处于咸水动荡沉积环境,生源要素含量明显低于库区,这表明水库是营养盐滞留的良好场所。
其他文献
农村贫困家庭一直以来是政府、社会关注的对象。解决农村贫困家庭的贫困问题,改善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精准帮扶、精准扶贫的社会政策及行动,初步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活、就业、教育等等问题,但是随着脱贫工作的深入,发现仅从政府层面对弱势群体进行物质帮扶不能很好的解决贫困家庭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地回应农村贫困家庭的需求。这就要深入挖掘各方面的力量,解决农村贫困家庭面临的更深层次
国内学术界对克里姆特及其作品的总体研究较为深入且全面,但对克里姆特单一作品的个案研究相对较少,且多着眼于克里姆特金色时期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系列作品。本文以国内外鲜少有人研究的克里姆特未完成的遗作《新娘》作为研究对象,以“虚实相生”的东方意境为脉络,通过对其母题、绘画形式语言和形象寓意三个方面的深入解读与分析,总结克里姆特晚年的创作与思想,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本文分为四个章节解读克
《妙音鸟》是宁夏知名作家张学东200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张学东凭借自己极好的艺术天赋和艺术品质,以及对小说创作的真诚和使命感,在宁夏青年作家群中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格特色,被冠以“宁夏文坛新三棵树”之一的美誉。《妙音鸟》是张学东唯一一部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写文革的作品,如今再回顾,依然难能可贵。其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对不能忘却的历史的探寻与拷问,还在于展现宁夏文学传统现实主义创作之外的丰富性。本文从魔幻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深度转型阶段,转型阶段面临着复杂的利益冲突,各种社会风险接踵而来,严重影响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转型社会下社会分层日益明显、社会流动加剧、深刻影响着社会结构变革。社会利益分化组合,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利益群体快速显性化,爆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空前激烈,使突发事件高发成为现代社会发展阵痛期的显著特点。近几年来,国内接连发生众多突发事件,对国家法律尊严和公安机关
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快速监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需求日益提高,对用高光谱成像估算土壤重金属锌(Zinc,Zn)含量进行探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是由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rdinary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OLS)扩展而来。与基于全局空间变化的OLS模型回归参数不同,GWR模型可以
《诗序》是指置于《毛诗》各诗篇之前的一段解释性文字,主要是说明每篇诗的主旨、作者及时代等内容。从古以来,对于《诗序》的论争从未停止。反序运动以宋代和民国时期最为激烈,清代的反序运动虽不如宋代和民国时期突出,但其作为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也具有独特的特点。本文通过梳理各个时期突出的反序者对于《诗序》的看法,来整理反序运动的历史,最后分析各个时代反序运动的特点。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诗序》之疑的肇端
留白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中与画面构图紧密相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传统技法强调以虚实结合、计白当黑的方式构造画面,通过对留白部分的精心设计使整个画面达到相互协调的效果,不仅提升了画面的空间感和透气感,更表现出了玄妙的画境,体现了“有无相生”的哲学意蕴。而这一手法现今在各个艺术表现形式中也被广为运用,本文主要从雕塑的角度进行论述。本文从国内雕塑创作中对“留白”的运用手法展开,由表及里分为了两个方面:质感与
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和不断推进,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以及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这为我国建筑企业开发海外市场带来了更为宽松的投资平台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全球经济大规模的发展,各国投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使得全球建筑市场空间有着较大增量。2016-2030年全球建筑业累计产值有望达到212万亿美元,这一难得的契机让我国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越来越多的建筑企
“千汇万状,无所不包”的杜诗,除了发抒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等等深沉博大的情怀外,也时有对艺术至为恳挚的评赏,就中以题画诗最为大宗。本文即以杜甫的题画诗为研究主体,分析杜甫在生活起伏的艰难情境中的审美表达。据笔者统计,在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共有题画诗23首,比率虽并不算高,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于有唐一代皆非比寻常。这些题画诗是杜甫艺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本文从历史
推定的概念和效力充满了争议,这是因为人们常常在一般法律规则、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推论以及假定等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推定。应该区分使用推定和相近的概念,将刑事推定的概念限缩为:根据法律规定,非要件事实成立时,推出某要件事实成立。刑事推定不影响客观证明责任的分配,其实质是改变证明主题。刑事推定可降低控诉方的证明负担,促进刑事政策目的的实现,但是也有侵蚀被告人基本权利的风险。对刑事推定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