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镇建设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污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有了显著的增长,部分河流出现了由于污染负荷剧增,导致生态恶化,水体失去自净功能,出现水体发黑发臭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从黑臭水体成因及其应对措施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本课题通过对某城市排水干渠水体治理的研究,该排水渠的污染途径包括:(1)城市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2)随意堆放在水体边容易污染水体的生活垃圾;(3)无任何处理措施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4)农药、化肥等的使用造成的农业用地产生的污水;(5)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源的裸露从而进入水体。经调查分析,该排水渠兼有内源和外源污染,其中外源污染权重较大。针对上述黑臭水体成因,本项目提出的总体技术思路为:控源截污为本,生态修复优先,人水景观共建。形成外源强化处理、内源快速消解、水体原位修复的水体治理技术体系。具体包括:针对外源污染特征,提出了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分散式的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站的有效措施,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针对内源污染特征,提出了生态修复措施,如,通过KOT生物处理技术对渠底底泥进行快速生物降解;通过采用占用河道体积小,且不易被水流冲刷损坏的人工水草—人工强化耦合膜生物反应技术,对水体进行原位水质净化;针对面源污染,提出了建设生态河堤的措施,实现生态修复和面源污染控制,以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本项目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项目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