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医疗、汽车、机械装备和电子电器等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得益于其质轻高强、易于成型、可设计性强、易于实现零件模块化生产的特点,越来越多的零部件采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金属材料。螺栓连接是复合材料连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连接方式,由于螺栓连接开孔引起应力集中,连接处往往是连接部件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进行玻纤增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损伤分析与承载性能研究对提高连接件整体结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在行业内对复合材料注塑件的结构分析鲜有考虑纤维取向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continuum(MTC)理论建立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并将单元内的应力、应变分解到各组分材料中,通过组分材料的应力、应变变化预测复合材料的损伤及失效过程。基于此材料模型,将模流分析获得的基体、玻纤材料属性、纤维取向信息与材料的拉伸、压缩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结构分析所需的基体、纤维弹塑性参数,最后将拟合结果映射到结构分析模型中,避免了建立完全的微观机械力场模拟模型,大大提高了分析的效率。基于上述理论分析,首先对PA6 GF30材料注塑样条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然后对样条进行纤维映射及拉伸实验仿真分析,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材料分解、玻纤映射、材料参数拟合、损伤失效分析的联合仿真分析方法能有效解决注塑件模流分析与结构分析的延续性与准确性问题,同时提高了仿真分析的效率。最后,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对螺栓连接失效模式与承载性能进行研究,考察端径比(E/D)、宽径比(W/D)、厚径比(T/D)、螺栓孔间隙、预紧力等对螺栓连接失效模式及承载性能的影响。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结果,通过极差分析及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对连接性能影响大小依次为:宽径比、厚径比、端径比、预紧力、螺栓孔间隙。理想的连接参数为:宽径比>4,端径比>3,厚径比>0.8,螺栓孔间隙越小对承载性能越有利,增大螺栓预紧力有助于提高连接承载力,但预紧力不应超过20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