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1895-1976)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颇有造诣。本论文关注于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全面回顾、阐释了他关于翻译的观点。作为一名翻译家,林语堂对外翻译并介绍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浮生六记》、《老残游记》、《冥廖子游》、《庄子》等。其中,他翻译的《浮生六记》一书,语言精美,简洁明快,“颇有英国读者徘徊不忍卒读,可见此小册入人之深也”。除此之外,林语堂一生不辍笔耕,所著文章中有许多都涉及到了翻译理论方面的问题,如《论翻译》、《论译诗》、《对于译名划一的一个紧要提议》等等。其中,他在1933年所写的《论翻译》一文,最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他关于翻译理论的观点。在这篇文章中,林语堂创造性地继承了传统的翻译理论,针对对译者基本素质的要求以及翻译标准这两个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论述,提出了“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标准,并从语言学、心理学、特别是美学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突破,明确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他”……在林语堂的一生中,无论是在翻译实践方面,还是在翻译理论方面,他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在国内,林语堂的翻译理论及实践活动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上个世纪,关于林语堂翻译理论及实践活动的研究鲜有涉及,仅存有一篇对其翻译理论进行论述的文章,即陈荣东于1997年发表的《一篇不该忽视的译论——从〈论翻译〉一文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进入本世纪,对林语堂翻译活动的研究开始起步,并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对林语堂翻译理论及实践的研究也正在朝着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方向逐步发展。本文作者认为,对于林语堂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加以完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以接受理论为指导,以林语堂美译观点为立点,全面而客观地介绍林语堂及其美译思想在其翻译活动中的体现。本文以林语堂在翻译理论及实践方面取得的成就为起点;继而介绍并总结前人对其翻译理论及实践所做出的研究及其重点;然后,以林语堂的《论翻译》一文为依据,通过对其翻译理论的概述,论证林语堂的美译思想如何体现在他的翻译理论当中;同时,简单介绍接受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与林语堂美译思想之间的联系;接下来,本文结合林语堂的翻译作品,如《浮生六记》、《声声慢》、《兰亭集序》等,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分析林语堂的翻译实践如何体现了他的美译思想;最后,就林语堂的美译思想和他的翻译实践活动之间的紧密关系得出结论。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第一位从翻译角度论述“美”的翻译家,林语堂通过提出“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标准,在实际上以“美的对等”作为翻译的最终标准,并在其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贯彻了这一标准。无论是在林语堂的翻译理论还是实践中,都体现了他的美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