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对中年人脑白质完整性影响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1594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基于全脑体素的分析方法(VBA)研究高血压引起脑白质完整性差异的脑区及该脑区脑白质FA值与收缩压值、高血压病程、年龄及性别等多个因素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探究高血压与年龄在中年阶段对人脑白质完整性影响的关系。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体检中心招募中年志愿者(45-59岁),选出符合入选标准条件的受试者44人,其中高血压组25人,非高血压组19人。均行常规颅脑磁共振成像、T1加权3D快速场回波(T1 weighted image Fast Field Echo,T1-FFE)序列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ingle-shot echo planarimaging,EPI)序列检查。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Voxel Based Analysis,VBA)得到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FA差异图,读取差异峰值所在脑区,并运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法测量上述峰值脑区(左侧枕中回、右侧额叶皮层下区即尾状核头前方额叶皮层下及左侧放射冠前部)白质FA值,通过SPSS分析软件对各部位脑区FA值与收缩压值、高血压病程、年龄及性别等多个因素进行两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平定为0.05。结果:1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之间FA图比较,高血压组FA值减低的脑区绝大部分位于脑白质,且大部分脑区位于左侧大脑半球,FA值显著减低的脑区(峰值区)有双侧额叶皮层下、左侧枕中回、左侧缘上回及左侧中央后回,延伸脑区为右侧核(基底节)周围白质、右侧尾状核、右侧豆状壳核、左侧枕上回、楔叶、顶下小叶(包括顶下缘角回及角回)和左侧中央前回,此外在左侧额中回、额下回、左侧颞中回、扣带回、Brodmann 40区、6区、18区和44区皮质等局部脑区亦可见FA值减低(P<0.005)。2左侧枕中回FA值与收缩压值、高血压病程、年龄及BMI之间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左侧枕中回脑白质FA值与收缩压值水平及高血压病程长短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621,P<0.000),呈负相关,且高血压病程长短对脑白质FA值回归贡献较收缩压水平大;该部位FA值与年龄及BMI值之间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3右侧额皮层下区FA值与收缩压值、高血压病程及性别之间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该部位FA值与收缩压水平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292,P<0.01),呈负相关;性别亦与FA值存在负相关,即女性右额皮层下区FA值低于男性,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部位FA值与高血压病程长短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4左侧放射冠前部白质FA值与收缩压值及高血压病程之间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A值与收缩压水平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252,P<0.01),呈负相关;FA值与高血压病程长短之间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1对于45-59岁中年人,收缩压水平与脑白质微结构损伤有关。收缩压值升高,损伤加重,引起不同脑区白质完整性减低,最明显的脑区位于双侧额叶皮层下白质、左侧枕中回、左侧缘上回及左侧中央后回。2高血压病程长短亦可引起局部脑白质完整性减低,主要体现在左侧枕中回,随高血压病程延长,左侧枕叶脑白质完整性减低;且对于轻中度高血压,高血压病程长短对左侧枕叶脑白质完整性影响较收缩压水平显著。3对于45-59岁中年人,脑白质微结构增龄性改变不明显,年龄对脑白质完整性的负性影响远不及高血压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被认为是脑梗死的超级预警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脑梗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如何早期对TIA患者进行危险性预测是临床医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单纯肩锁钩板固定术、单纯喙突移植术及肩锁钩板联合改良肌肉动力移位术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的疗效。   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1月分别采
学位
目的: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cAVM)是常见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是由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组成的畸形的血管团。在胚胎早期,原始的动脉及静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