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早已成为工作和交流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要求人们具备熟练使用英语的能力。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特别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然而,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无论从课时设置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未能达到教学指南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诸多学者从口译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索适用于日常英语听力课堂的有效方法,试图在口译训练和传统听力训练间挖掘共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但是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笔者几乎很少发现针对非英语专业听力课程的创新,适用于本科公外学生的口译听辨训练更是较少提及。本研究以释意理论为基础,阐述释意的概念和口译听辨理解的本质,比对口译听辨理解和传统听力,找出差异和共性。同时结合英语专业的口译听辨训练方法,设计了一套针对本科公外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案进行实验,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释意理论下的口译听辨训练是否适用于本科大学英语听力教学?2、口译听辨训练是否比传统听力训练更为有效?该实验随机抽取笔者所在院校的2016本科物流工程专业的两个平行班共2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各10人。以《大学英语新视界视听说教程2》为主要教学材料。先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前测和后测,均用SPSS17.0分析数据。其中前测用以衡量两组学生英语能力是否相近。前测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后实验组采用口译听辨训练,控制组采用传统听力教学。后测后,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实验组表现好于控制组,说明口译听辨训练适用于本科公外学生,比传统听力教学方法更为有效。后测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访谈,主要针对实验课程接受度、学生对口译听辨训练方法的适应度、课程建议等方面评价课程效果。根据学生反馈,笔者发现实验组的学生总体课堂积极性更高,且普遍反应实验课程比以往的听力课更有趣高效。论文包括六章。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是理论框架。第四章是口译听辨训练在大英课堂中的应用。第五章是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第六章指出问题与不足,同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