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健美操项目以其独特的锻炼方式、良好的健身、健心效果而广泛流行。同时,在高校中也深受学生喜爱。大学体育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而大学生对健美操认知与行为既是对学校健美操教学成果的反应,也是大学生从事健美操锻炼的科学化程度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的客观反应。因此,本课题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对苏南高校大学生健美操认知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是:苏南高校大学生对健美操的感知、理解和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或信念构成的认知体系,体现出大学生对健美操这一运动赞同或反对的态度倾向;大学生与健美操有关的一切行为活动构成的行为体系。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是相互联系的,认知影响行为,而行为可以部分的被认知控制,同时,行为的科学性及持久性也影响着认知的发展。研究结果显示:苏南高校大学生对健美操的认知存在不平衡性。其认知较高的方面:大学生对健美操的功能价值认知水平较高,锻炼目标设定比较合理,对健美操练习有着较强的兴趣,认可健美操作为大众性、终身性练习项目等,使大学生对健美操学习有着较为积极的初始态度;认知较弱的方面:大学生对健美操内容、属性、锻炼方法、要求及竞技健美操认知程度较低,表现为对健美操知识的浅薄、局限而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苏南高校大学生虽然有着较为积极的健美操练习态度,但健美操整体行为水平较低。表现为大学生健美操行为的空间小、时间不足;健美操练习途径相对较窄,主要有健美操课堂教学及课余健美操锻炼或校内健美操俱乐部练习;学生健美操练习的动作欠规范,锻炼的科学化程度较低;虽然多数学生对锻炼后效果体验基本满意,但缺乏科学化的练习行为影响了学生对理想健美操锻炼效果的获得;大学生健美操消费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健美操服装及校外健美操俱乐部。建议:努力提高健美操全面教学的质量;拓展学生健美操练习的途径;创造各种健美操表演与比赛机会,积极营造校园健美操文化氛围;加强健美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