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法1.研究对象:本论文选取2014年09月至2015年08月来院就诊的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所有入组患者年龄均不小于16周岁并已经取得其监护人书面同意。筛除不同意进行研究、患者意识障碍严重不能配合调研及失访者。对照组为2014年09月至2015年08月期间来院就诊的未曾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相似,就诊时间不相差3个月,年龄不相差5周岁,均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排除标准与研究组一致。两组病例数都是50。2.调研工具:自制抑郁症情况调查表,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简称LES)、艾森克人格测验分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简称HAMA)。3.调研方式:本论文入组病例的患者均是于就诊2天内接受调研者的采访,或患者监护人受到调研者采访,每次采访时间大约两小时。4.统计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调查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秩和检验、配对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P值小于0.05认为比较数据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果1.配对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本论文入组的研究组HAMD24、LES、EPQ、HAMA、认识偏差分值、绝望分值、难以入睡分值、焦虑分值以及负面生活事件量表分值均较对照组分值高,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2.经过以上统计学分析后将HAMD24、HAMA、认识偏差分值、绝望分值、精神焦虑分值、躯体焦虑分值以及急、慢性负面生活事件量表分值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这些因素是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筛选出的。最后HAMD24中的绝望分值、认识偏差分值符合要求通过回归方程(a=0.05)。结论本论文研究结果提示严重认识障碍和绝望感是导致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选择自杀的危险因素。根据这两条危险因素出发,对临床中抑郁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或物理治疗以达到预防的效果。除了药物和物理疗法,家庭、社会以及主管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加强对这一类患者的关心、爱护,使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找到生命的价值和继续活下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