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泄压爆炸的冲击波特性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大型公共建筑和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兴起,地下建筑结构如地下交通枢纽系统等大量涌现。爆炸仓库、爆竹烟花生产厂房等结构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上述建筑结构的良好抗爆性能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又因这类结构一般都会开有门、窗等洞口,在结构内部发生爆炸后,这些洞口就成为泄压的部位。泄压口的存在对结构内部的爆炸效应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开展结构的抗内部泄压爆炸研究就很有意义。泄压爆炸与结构的几何形状,炸药形式,比例距离,泄压口的位置、数量、开口方式等因素有关,本文针对方形结构在不同比例距离、不同泄压方式下爆炸的冲击波特性进行研究。在验证ANSYS/LS-DYNA对自由及密闭空间爆炸进行数值模拟有效性的基础上,首先研究自由大气中、半密闭空间、密闭空间中爆炸冲击波的特性,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结构泄压爆炸时冲击波的特性。本文主要结论有:①建立的自由空间、密闭结构、泄压结构内爆炸数值计算模型,选取的参数合理,可以有效模拟爆炸问题。②对自由空间、半密闭结构、完全密闭结构中爆炸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方形结构完全密闭情况下的爆炸冲击波特性:冲击波最先到达爆点的垂直距离壁面处,其反射超压峰值较自由空间时要大很多,并且随比例距离的减小这种差异更明显,随后冲击波向结构壁面交界及角部扩张,使这些部位出现压力场积聚现象;完全密闭情况下结构壁面处不仅存在爆炸冲击波超压荷载,同时还存在准静态气体压力作用,并且这种气体压力比例距离越小数值越大;结构的形状对内部爆炸的影响比较显著,爆炸冲击波因结构壁面的多次反射会叠加增强,结构的壁面交界处、角部等部位受压力积聚的影响,冲击波的传播更复杂,其超压峰值在同一大比例结构内甚至比爆点垂直距离处还要大。③小比例距离(Z=0.15m/kg1/3--Z=1.0m/kg1/3)不同泄压方式的爆炸冲击波特性:泄爆口处冲击波超压会出现多个连续峰值,且第二个峰值较第一个要大很多,这种差异随比例距离增大而减小;泄压口的存在可以有效的降低结构内的爆炸作用,这种泄爆作用对准静态气体压力影响很大,泄压面积越大,气体压力下降越显著;同种泄压面积下,在爆点垂直距离方向壁面上开孔泄爆效果最好,其次是在结构角部,最后是在结构壁面交界处;不同泄压面积下,在爆点垂直距离方向及结构角部同时开孔泄爆效果最好,其次是在与上述开孔方式之一的组合情况下,最差的是与上述两者开孔都无关系的其他组合情况;开孔面积大于50%时,随开孔面积的增大,泄爆效果变化不再明显。④大比例距离(Z=1.0m/kg1/3--Z=2.0m/kg1/3)不同泄压方式的爆炸冲击波特性:与小比例时相比,泄爆口处爆炸冲击波超压峰值下降很多,不再出现后续更大的超压峰值;泄压口的泄爆作用不再像小比例时那么显著,比例距离的影响也不再像小比例时那么突出;同种泄压面积下,结构角部处开孔泄爆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人工挖孔桩护壁结构是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其设计功能主要是保护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和实现成孔,在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并没有考虑护壁在桩水平受力过程中的荷载分担作用,
本文基于拟静力试验对两层单跨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在反复低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以及强度、刚度退化性能等力学特性和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是我国自唐山地震以来又一次震害巨大的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作为西亚地中海和环太平洋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地区,一
强地震动是地震中建筑物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近场地震动的研究涉及对震源的了解和认识、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三个方面等一系列基本科学问题,其中震
在既有和在建的隧道中,由于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施工技术等原因,超欠挖现象较为普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超挖造成的衬砌质量缺陷,势必对围岩稳定性及支护结构的受力产生影响,其影
混凝土自修复技术是模仿动物骨骼组织受创后的再生、恢复机理,当混凝土中出现裂缝或损伤时,采用修复胶粘剂与混凝土材料相复合的方法,对混凝土材料的损伤破坏具有自修复和再生功能,恢复甚至提高材料性能。本文主要分析了作为裂缝自修复试验基材——PVA纤维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文中使用的修复剂为改性水玻璃和聚氨酯,存储容器为空心玻璃管。通过抗折试验验证内置空心玻璃管对PVA纤维混凝土基体自身抗折强度的影响程度。通
当结构处于弹性受力状态时,节点剪切变形所引起的变形在框架结构整体变形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当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进入弹塑性状态时,由节点变形所引起的变形在结构整体变
摘要:索托结构是在综合斜拉结构和悬索结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空间张力结构体系,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索托结构是指拉索从结构的底部穿过,将结构“托”起而形成的
梁柱连接节点是钢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节点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整体性能。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普遍应用于钢框架的高强螺栓连接节点介于理想铰接与完全刚接之间,即半刚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和性能的提高,人们对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共同作用分析涉及到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等众多学科,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