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规划要素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气候变化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灾害风险,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流战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城市、组织、基金会都在积极推动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建设,一部分有计划的适应战略已经开展。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提高城市适应能力的政策并公布了28个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科学的规划是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相关规划研究和实践环节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探究和建立一套完整的气候适应型城市规划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相关文献的理论研究,结合对气候适应型城市大量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本文从风险评估、适应行动和治理机制这三部分出发,对比分析国内外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规划,总结出15条规划要点。并以此为标准,对中国28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的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规划建设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气候适应型城市相关概念的分析研究,总结出气候适应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包含了组织韧性、技术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四方面;体现出了反思性、资源性、包容性、综合性、稳健性、冗余性、灵活性;其目标是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防御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结合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规划流程和具体实践的相关资料梳理,得出规划的重点在于风险评估、适应行动和治理机制三部分。(2)中国的28个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在风险评估上采取的方法主要是依据近50年的气象资料,重点分析城市的气温与降水量变化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国外城市则是开发并使用最新的评估模型工具和地理空间测绘技术,识别气候变化给城市带来的风险及其地理分布,评估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同时注重评估共享性。在适应行动上,中国28个试点城市是根据中央部署结合城市面临主要风险选择行动方案,集中在水、建筑、能源、生态和公众健康领域采取工程措施,绝大部分城市都提出了明确详尽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水、生态、防灾减灾和建筑等领域,共计714项。国外城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行动成本效益分析制定行动方案,利用信息网络搭建合作共享平台,增进不同领域、部门间的相互合作,除了传统的防灾减灾措施,还特别注重社会问题和慢性压力,建立了长期适应性规划目标。中国的试点城市在治理机制上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的强力推行,评估反馈大多是建立政府评价考核体系。国外城市更多的是参与式管理,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以及公众的合作交流,并与相关研究企业联合成立专门的适应评估机构,定期评估。(3)从风险评估、适应行动和治理机制三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气候适应型城市案例,总结得出15条气候适应型城市规划要点。即风险评估是否具有具体的科学办法,是否评估和审查城市脆弱性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是否评估城市风险和脆弱性地区的空间分布,评估结果是否具有共享性、时效性;适应行动的行动方案是否具有相关科学或政策依据,是否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急性冲击、慢性变化,是否考虑到社会问题例如贫穷、不平等、环境正义和公众参与等,是否考虑到不同领域间的相互影响和跨部门间行动的相互协调,是否与城市其他规划发展目标协同例如减缓、可持续发展等,是否考虑到长期适应性,是否考虑到行动的经济效益性,是否具有相应的衡量指标体系;治理机制是否协调政府、企业、公众及其他组织的共同参与,是否整合了制度、法律、科技、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资源,是否具有监测与评估反馈机制。(4)对中国28个试点气候适应型城市规划方案的研究评价发现,风险评估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升,应加强对城市风险和脆弱性地区的空间分布的评估,加强评估共享性;在适应行动中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但在部门协同、应对慢性冲击和社会问题上行动不足,缺乏长期适应目标规划;治理机制还应加强公众参与和评估反馈,提升创新性,建立专业监管体系。
其他文献
论述了图式理论的起源和基本概念.指出人们对阅读语篇的理解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分析了语篇阅读理解失败的主要原因,强调要达到
瞳仁反背(麻痹性斜视)临床极少见,笔者行医30余年,巧遇2例,以针灸和按摩有关穴位,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贾××,男,21岁.初诊:1976年6月12日.患者自觉头晕眼花,胸闷
分析了未来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将推动金融交易工具的一体化;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将使银行服务的传递方式、产品推销方式和交易处理方式完全电讯网络化;全球金融
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基本建设投资增速放缓,东北地区水泥行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如何解决市场供求矛盾、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了整个行业和企业的重要任务。吉林水泥有限公司是由吉林亚泰集团建材投资有限公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和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随着政府开始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化解水泥过剩产能,在相关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建议下,很多
<正> 近代医家张锡纯先生,以富有创新精神著称,注重临床实践,临证遣药立方,讲求实效.其论治温病的若干饶有特色的观点,颇能开拓临证思路,故据《医学衷中参西录》探讨之,以享
阐述了企业过程再造(BPR)和核心能力的内涵及本质,分析了核心过程与核心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企业过程再造不能脱离核心能力这一本质,BPR本质上应该是基于核心能力的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