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城市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农村农业经济逐渐衰退,城乡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强烈对比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选择外出打工,成为城市产业工人中的主力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这一群体的内部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中坚力量。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他们在城市打工却依然摘不掉农民这顶帽子,生存状况并未明显改善,仍无法平等地享有城市居民可以享有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只能选择城市居民挑剩的岗位,工作辛苦却挣不到钱,岗位危险却得不到保障,劳动强度大却捞不到休息。他们有着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新诉求,却要忍受着来自城市社会的制度性、政策性以及文化性的歧视,成为城市里最底层也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这与国家积极倡导的用公平正义之刀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的精神相违背,长此以往,农民工参与城市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会降低,将严重影响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不利于城市和农村两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主要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向在扬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范围覆盖广陵、邗江、江都、开发区四个行政区,内容涵盖就业、收入、消费、居住、社会保障、生活态度、休闲方式、自身感受及定居意愿八个方面。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客观反映扬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现状,分析了影响扬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因素,包括体制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提出了改善扬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的政策性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扬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明显: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女性比例大幅上升、受教育程度提高、未婚人数明显增加、人员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职业选择更倾向于制造业、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小。自身素质和企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社会保障缺失难以融入城市,精神生活贫瘠急需人文关怀,就业难度大、工作稳定性差、收入水平低和劳动强度大。这些都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仍然是游离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奉献青春,却不能分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长期处于城市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