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遗留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推动力,使城市和产业结构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量的劳动力由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许多传统工业企业由于自身经营、地价上涨、环境保护等因素逐渐衰落或丧失了原来的产业功能,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工业建筑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许多发达国家对工业遗留建筑保护和再利用上,已经完成了早期的探索和实践阶段,日渐达到成熟。而对于我国来说,则刚刚进入一个摸索阶段,虽然在实践和理论上也有了些成果,但总体来讲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首先对工业遗留建筑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说明,分别对工业遗留建筑的自身价值和保护与再利用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工业遗留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现状和实践成果,并通过分析大量的国内外产业建筑遗存的改造性再利用的实例,提出国内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脱离城市整体设计理念,宣传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工业遗留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化分析,试图寻找出适应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改造和再利用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和介绍哈尔滨工业建筑遗产的构成及其典型代表,结合哈尔滨城市特点,对工业遗留建筑的相关设计因素、类型特点、设计方式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探析了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着重阐述了工业遗留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与所在城市的关系,研究表明要想对工业遗留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意义,就一定要以所在城市为出发点,由近到远,来进行设计利用,要能体现这座城市地域特色,要能融入到城市的整体设计中去,符合城市主题文化等原则,通过结合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及实地调研,提出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对策。最后对哈尔滨卷烟厂进行模拟改造,探讨具体的改造方法。
其他文献
中日两国漆艺交流历史贯穿古今,而发展却不尽相同。漆艺,是始于中国的具有七千多年历史的古老传统工艺,曾经的辉煌成就让世界为之震撼,然而发展至近现代却呈现没落之态。邻国日本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