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内淋巴囊与血管纹发育形态学、Na~+-K~+-ATP酶表达及耳蜗间质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ueen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豚鼠内淋巴囊经颅快速取材方法的研究目的:通过建立豚鼠内淋巴囊快速取材方法,为了解其对内耳功能的影响提供活性良好的组织材料。方法:将健康成年豚鼠在显微镜下经颅内进行活组织解剖,并用摄像系统记录解剖过程及结果,组织学验证结果。结果:在豚鼠颅骨标本上准确定位内淋巴囊位置,并在显微镜下成功解剖出豚鼠内淋巴囊,组织学证实解剖位置为内淋巴囊。结论:经颅内解剖豚鼠内淋巴囊是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快速取材方法。第二部分小鼠内淋巴囊和血管纹发育形态对比及发育过程中两者Na~+-K~+-ATP酶表达的实验研究目的:探究昆明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内淋巴囊和血管纹形态变化以及在胚胎过程中两者Na~+-K~+-ATP酶表达情况。方法:A、动物培育:选用耳廓反射灵敏的昆明小鼠以雌:雄=2:1的比例合笼来获取E12-E2,P1-P3时期标本;B、E12-E20、P1-P3各时期小鼠胚胎颅骨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各时期发育情况;C、E12-E20各时期小鼠胚胎内淋巴囊及血管纹标本进行Na~+-K~+-ATP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A、获得所需各时期胚胎标本。B、E13:内淋巴管尖端扩张形成内淋巴囊始基;E14:内淋巴囊始基发育成囊状结构,此时期耳蜗蜗壳始基形成;E15:耳蜗管底转外侧壁形成血管纹始基;E17: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及血管纹始基细胞逐渐增多、增厚;E18:内淋巴囊上皮开始出现乳头状结构;E19-E20:内淋巴囊乳头逐渐增多,耳蜗管从中转到顶转开始形成始基;P1-P3:耳蜗血管纹从底转到顶转逐渐发育成三层细胞结构。C、E13:内淋巴囊上皮开始有Na~+-K~+-ATP酶弱表达,E14-E20:Na~+-K~+-ATP酶表达逐渐增加;而在同时期的蜗管均无Na~+-K~+-ATP酶的表达。结论:内淋巴囊是从前庭向后外方向延伸而形成,血管纹是从耳蜗管外侧壁演变而来;内淋巴囊发育成熟在形态学上较血管纹早,血管纹是从耳蜗底转向顶转逐渐发育成熟,整个耳蜗管只发育成成熟耳蜗的中阶;内淋巴囊胚胎期就有Na~+-K~+-ATP酶表达,推测胚胎期在内淋巴环境中就可能存在高钾环境,这可能在胚胎期毛细胞极性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研究提示E18开始内淋巴囊才有大量的AQP2表达,结合本实验结果推测在从E18开始内淋巴囊上皮开始有吸收内淋巴的功能。第三部分小鼠发育过程中耳蜗间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目的:在小鼠内耳发育过程中,在耳蜗管周围存在大量的间质细胞,本实验主要是探究这些细胞是否为干细胞。材料和方法:通过耳廓反射正常健康的成年雌雄昆明鼠获得各时期胚胎,对各个时期进行冰冻切片及对E16耳蜗进行细胞培养,并用特异性干细胞抗体抗cadherin和抗SSEA4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耳蜗壳在E14成熟,E15抗cadherin和抗SSEA4在除耳蜗管细胞及耳蜗螺旋神经细胞样细胞以外的间质中有表达,从E16开始,耳蜗管底转周围间质细胞两种细胞的染色明显减弱,有的甚至消失,E16耳蜗培养细胞也存在cadherin和抗SSEA4的表达。结论:在耳蜗发育过程中,耳蜗管周围的间质细胞为干细胞,并且干细胞特性从E16开始逐渐消失。
其他文献
人们皆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有“朱毛”之称,却鲜知中国国民党领导的黄埔党军也曾被称为“蒋何”。两人知遇是在黄埔军校一度与蒋介石并列的何应钦,生于贵州兴义县泥荡
近年来,工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很多工程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土石方工程占据了工程总造价相当一部分比例,因此土石方的精确测量对其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在工业上对阻燃剂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阻燃剂的无卤化也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欧洲法院否决了对溴系阻燃剂十溴二苯醚(DBDPO)在RoHS指令中的豁免,重新
在高中课堂学习中,小组之间进行学习交流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针。在现阶段的高中教学中,教师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进行
投资决策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起点,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涉及到资金的筹集与配置效率,对企业的运营及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市公司进行生产性投资,能把资金
本文主要从知识产权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出发,通过对激励的概念和相关激励手段的提炼,以及对知识产权事业单位人才激励现状的分析,指出处理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外
<正>该书对"实验经济学"这一新兴的经济学领域做了全面充分的论述,包括发展源流、理论框架与经典实验。该书最大的特色在于系统地介绍了经济学实验研究的设计、技术与经验。
用电渗析技术研究了从印刷线路板废水中精制回收Cu2+的效能。试验结果表明,电渗析能有效富集线路板废水中的Cu2+。当电压为15 V,进水Cu2+、CODCr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7、507 mg
综述了近年来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 ,主要包括化学氧化、电化学氧化、湿空气氧化、超临界水氧化及光催化氧化技术等。介绍了各种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