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各国之间的联系交流更加频繁,技术、资本等不同类型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知识型劳动力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的流动也日益频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中国经济进一步强化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政府监督。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哪些因素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知识型劳动力跨国流动,而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又是如何?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实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知识型劳动力更好流动极为重要。目前,学者对于影响知识型劳动力跨国流动的作用机理鲜有研究,对于这一研究方向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本文的研究既弥补了这一不足,也为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知识型劳动力跨国流动提供很好地理论借鉴。基于此,本文以推拉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将知识型劳动力定义为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主要包括所有教育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科研部门及政府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员、出国留学人员及海归等四个方面,并从我国知识型劳动力区域分布、跨国流动总量特征、跨国流动选择分布等几个方面做了描述。本文在对FDI、对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三个因素对知识型劳动力跨国流动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法,选取FDI、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等作为解释变量,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的选取也是本文的重要创新点,并用海归数量作为知识型劳动力的替代变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等作为控制变量,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和FDI对中国知识型劳动力跨国流动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且显著,对外贸易对知识型劳动力跨国流动也存在一定正向促进作用,但不显著。本文通过进一步对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这一变量进行门槛特征回归比较分析,实证结果我们也有了创新,结果显示,单纯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来讲,目前各个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是有利于中国知识型劳动力跨国流动的;从产业结构高低来讲,产业结构高的省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有利于我国知识型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而产业机构低的省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型劳动力跨国流动存在负向作用,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中国知识型劳动力跨国流动有着积极影响。文章在最后一章节从加大实际利用外资额并拓宽外资利用渠道、深化对外贸易程度并加强经济外向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国知识型劳动力跨国流动,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