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神经上皮层OCT检测特点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运用OCT检测高度近视眼及正常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以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体积,了解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部神经上皮层改变特点;(2)分析高度近视眼与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部神经上皮层改变的区别,提出可供早期诊断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OCT检测参数。方法:(1)选取屈光度﹥-6.00D的高度近视眼患者60例(60只眼)和裸眼视力大于1.0、屈光度在±0.50D的对照者50例(50只眼),分为高度近视组和正常对照组,运用Stratus-OCT以视盘为中央,进行直径3.4mm圆周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扫描,测量平均RNFL厚度及上、下、鼻、颞侧4个象限的RNFL厚度。(2)上述所有被检者,运用Stratus-OCT以黄斑部为扫描部位,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定位施行6条夹角为30°的长6mm的放射状线性扫描,经计算机生成黄斑区视网膜地形图。测量黄斑中心凹最薄处的神经上皮层厚度及后极部视网膜地形图9个区域的神经上皮层厚度及其体积。所有检查及数据测量均由同一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检测结果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及青光眼相应参数特点进行比较。结果:(1)高度近视组各象限的RNFL平均厚度:上、下方﹥颞侧﹥鼻侧,各点位中7:00和11:00位最厚,3:00位最薄;(2)高度近视组RNFL全周平均厚度及上、下、鼻侧三个象限平均RNFL厚度变薄(p﹤0.0001),鼻侧变化明显且出现早,-6.00~-9.00D者颞侧相对稳定,-9.00D以上则出现较显著差异;(3)高度近视组中,7:00和11:00位变薄程度低于同象限其它点位;(4)高度近视组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及体积分布具有一致性:上、下方﹥鼻侧﹥颞侧,且各象限的内环厚度及体积均大于该象限的外环;(5)对于黄斑部B1区神经上皮层厚度及体积,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余各区及黄斑中心最薄处,高度近视组神经上皮层显著性变薄(p﹤0.05);(6)高度近视组上、下方外环区神经上皮层变薄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7)-6.00~-9.00D与-9.25~-12.00D的高度近视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以及上、下、鼻侧平均厚度均明显小于正常眼,且鼻侧较早出现显著性改变,颞侧厚度则相对稳定,屈光度﹥-9.00D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普遍性变薄;(2)高度近视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体积均明显小于正常眼,-6.00~-12.00D的高度近视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体积的进一步变化受屈光度影响不大;(3)高度近视眼与青光眼OCT检测参数特点有较为明显的区别,OCT可作为高度近视眼合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手段之一。
其他文献
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化学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备受好评,这一学科的学习难度偏高,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许多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感觉困难重重,难以掌握化学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S)抑制剂—浅蓝菌素(Cerulenin)能否阻遏人骨肉瘤细胞增殖与诱发凋亡。方法:采用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在体外实验中应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观察FAS抑制剂浅蓝菌素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FCM)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进行检测。结果:U2-OS细胞在浅蓝菌素作用下,细胞增殖被阻遏,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随着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与推广,使得高中化学教学也开展寻求新的突破点,以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因此,同伴教学法被运用到
在初中教育中,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化学对于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非常关键性的意义,在化学课堂开展过程中,实验是一项重要组成环节,其能够帮助学
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求老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此教学要求,将课堂讨论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科学教育效率,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意识和探索未知的勇气。因此,将观察实验法与
高中生物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知识的一门学科,其还是实践与应用能力较强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之下,我国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不仅要求人才具备
本文研究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物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增强了初中生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丰富了物理课堂教学思路。“学进去、讲出来”,使
俗话说:“思源于疑。”为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疑”的激发,具体就是要科学地设置与运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他们开展深入而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构建,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结合教学需要,积极构建生活化的物理教学课堂,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