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翻译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态度量表(Attitudes about Mental Illness Associated Stigma Scale:AMIASS),并探讨该量表在我国大陆的适用性; (2)描述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探讨降低歧视的策略。 第二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翻译形成精神疾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并评价其信效度; (2)调查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2.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遵循Jone S翻译模式,翻译形成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态度量表中文版(AttitudesaboutMental Illness Associated Stigma Scale-Chinese Version:AMIASS-C); (2)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地区1088名公众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问卷、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程度量表及AMIASS-C; 第二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遵循Jone S翻译模式,翻译形成精神疾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elf-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Scale-Chinese Version:SSMIS-C); (2)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脑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92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SSMIS-C; (3)运用Epidata3.0录入数据、SPSS20.0进行资料分析。采用因子分析、Cronbach’sɑ系数对量表进行效度及信度的评价;采用平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资料进行统计推断。 3.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态度量表中文版(AMIASS-C)的总克朗巴赫ɑ系数为0.75,消极刻板印象因子和治疗预后因子克朗巴赫ɑ系数分别为0.71和0.73。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态度量表中文版量表总分与消极刻板印象、治疗预后因子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703和0.896。两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14。 (2)调查对象的精神卫生知识量表平均得分为14.48分,知识知晓率为72.4%。 (3)调查对象的贬低一歧视感知量表的总得分为31.57±4.26分。 (4)调查对象的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态度量表中文版量表总均分2.58±0.45分,治疗和预后因子总均分为2.26±0.48分,显著低于量表中点分(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9.344,-30.149,P<0.01)。刻板印象因子得分为3.31±0.71分,显著高于量表中点分(t=14.551,P<0.01)。 (5)影响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态度量表中文版量表得分因素有:性别、与精神疾病患者的接触程度、精神卫生知识了解程度和感知社会歧视精神疾病患者程度(P<0.05)。 第二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精神疾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S-C)总Cronbach’sɑ系数为0.96,四个分量表的Cronbach’sɑ系数为0.90~0.94。SSMIS-C总分与各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81~0.90,各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42~0.78。 (2)调查对象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中文版总分为160.74±66.50分,感知病耻感量表、病耻感认同量表、内化病耻感量表、自尊下降量表的得分分别为46.27±18.76分、42.03±18.53分、36.90±19.45分和35.54±20.58分。低于Corrigan等人报道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得分的因素有: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对(P<0.05)。 4.研究结论: 第一部分: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精神疾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2)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持有消极刻板印象,但是对治疗预后持较为正面和积极的态度。 (3)调查对象的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高。 (4)女性、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程度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低、感知社会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较强烈的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较高。 第二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精神疾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2)精神疾病患者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较国内常模低。 (3)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水平较国外水平低。 (4)教育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月收入越少、自尊和自我效能感越低的患者,病耻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