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泰区域是中、俄、哈、蒙四国的边境结合部。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阿尔泰区域经济合作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补充、丰富当前的研究成果,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阿尔泰区域合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评价了国内外学者对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分析了阿尔泰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现状及不足;从新疆阿勒泰地区所面临的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效益不匹配的“困境”入手,指出该地区能够通过参与阿尔泰区域合作来实现经济发展。第二部分:分析了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和特点,试图把握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般内涵;从自然资源禀赋、参与国的构成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阿尔泰区域合作的特殊内涵;从阿勒泰地区、新疆、西北地区和中国等四个层面分析了开展阿尔泰区域合作的意义。第三部分:从政治、经济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开展阿尔泰区域合作的基础条件;从建立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运行机制必要性的角度论述了开展阿尔泰区域合作的技术可操作性。第四部分:利用SSM分析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试图筛选出具有合作优势的“优先”产业;利用区位熵、SSM的相关指标以及归一化方法,确立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支柱产业;针对不同的支柱产业提出了新疆阿勒泰地区参与阿尔泰区域合作的产业模式,即资源联合开发。第五部分:利用系统聚类法分析了新疆阿勒泰地区支柱产业的空间布局特点,对该地区的行政版图进行了经济功能区划,提出了新疆阿勒泰地区参与阿尔泰区域合作的空间模式,即一个“增长三角”。第六部分:从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两个方面对阿尔泰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所面临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促进边界效应转化的动力机制和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