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感染后持续高危性行为特征、社会支持及服务需求现状,探讨老年PLWHA发生持续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进针对该群体感染者的风险行为干预和随访服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提高老年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减少可能由该群体引起的HIV二代传播。[方法]本次调查为横断面调查,采用定量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目标对象的相关信息,采用连续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对一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定量调查中承认存在持续高危性行为的调查对象进行定性访谈,同时对阴性配偶及随访管理的医生开展定性调查。数据录入采用Epi 3.1软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人口学特征:共调查450名老年PLWHA,男性317人,女性133人,男女性别比为2.38:1。平均年龄为61.16±7.63岁。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婚姻状况主要为在婚,其次为离异或丧偶。居住地分布上,农村309人,城镇141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收入较低。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2)近半年高危性行为:41.2%(122/296)的在婚感染者最近半年曾发生婚内性行为,婚内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6.4%(81/122)。双阳家庭安全套使用率(50.8%)明显低于单阳家庭(84.2%)。8.9%(28/313)的男性感染者自述在近半年有过商业性行为,低于告知阳性前的65.5%(205/313),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仅为17.9%(5/28)。7.1%(32/450)的老年PLWHA最近半年有临时性行为,低于告知前临时性行为比例26.2%(118/450)(P<0.05),临时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8.7%(6/32)。城镇男性感染者商业性行为比例13.4%(19/115)高于农村4.5%(9/198)(χ2=11.715,p<0.05)。4名女性在确证前从事过性服务工作,告知阳性后1人继续从事性服务工作。(3)被告知HIV阳性结果后仍发生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婚外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相对年轻(50-59岁)、城镇居民、收入相对较高、缺乏家庭或社会支持;性行为时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包括:文化程度较低、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高、缺乏家庭或社会支持。(4)社会支持及服务需求:社会支持总得分(29.34±6.330)分,社会支持低于普通人群,且低于普通HIV感染者群体。月均收入较高、城镇居民、在婚者、病程为HIV、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社会支持相对较高。老年PLWHA的服务需求主要为生活救助,其次为医疗需求和社会关怀接纳。[结论]老年PLWHA被告知HIV阳性后,高危性行为发生比例明显减少,但仍有部分感染者存在持续高危性行为。老年PLWHA的高危行为与年龄、文化程度、性伴类型、收入、家庭与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有关。今后应在感染者随访服务中,开展行为风险评估,针对老年群体特点和行为特征,进一步加强感染者权利义务的法制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感染者性健康教育和安全性行为改变交流咨询,特别关注双阳家庭、相对年轻、收入相对较高和有持续高危性行为的老年感染者群体。老年PLWHA群体所受社会支持不足,来源于家庭以外的支持较少,社会歧视仍然存在。基层社区应进一步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鼓励家庭成员和基层社区组织关心和支持老年群体,为老年感染者提供必要的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和社会关爱。公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低档场所卖淫嫖娼行为的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