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其安全性则是各方关注的重中之重。但是自1980年以来,全球银行业面临的危机此起彼伏。1988年第一版巴塞尔协议推出,自此银行业开始了更规范的管理。然而事与愿违,率先示范的美国和日本在90年代经济出现了衰退。学者们试图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发现一方面,巴塞尔协议的最低资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银行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银行为了达到要求以避免惩罚,大幅收缩信贷规模,进而导致整体经济的萎缩。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范围极广,破坏性大,使得巴塞尔委员会也加紧改革的步伐,最终出台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其中上调了多项指标的标准值,并设立逆周期缓冲资本,以应对银行越来越严重的顺周期性。中国也积极参与到银行监管之中,于2004年、2012年发布了里程碑式的文件,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进行规定,与国际接轨。本文从金融监管中重要的资本监管指标出发,结合商业银行的实践数据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利用2009-2015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建立模型,从贷款总量增长率、企业贷款占比、信用贷款占比、贷款集中度等几个方面实证研究资本监管对上市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影响。之后为检验实证结论,结合平安银行案例,对比实证结果和平安银行实践数据,最后总结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发现:1.在资本监管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总量上,资本充足率的增加会使得信贷增长率有一定的下降。对于资本较充足的银行,资本缺口增大会导致增长率的下降;而资本充足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会使增长率上升。2.在资本监管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比例上,资本充足率的增加会使得企业贷款占比和信用贷款占比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影响程度有限。对于资本相对不足的银行,资本缺口增大会导致企业贷款占比和信用贷款占比的下降;而资本充足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会使两者上升。3.在资本监管影响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上,资本充足率的增加会提高贷款集中度,与理论分析并不一致。原因主要是资本监管降低了银行的总体收益,银行为了弥补损失选择提高风险偏好,增加贷款集中度。4.对于平安银行的案例,随着实际资本充足率的增长,贷款增长率、企业贷款占比均有所增加。资本相对不足时,企业贷款占比和信用贷款占比、贷款集中度的变化均与实证结果相符。资本比较充足时,贷款增长率与实证结果有分歧,可能是因为受到宏观经济影响。资本充足时,除了贷款增长率之外都能与实证结果相符。在我国推进实施更严格的资本监管的过程中,本文结合商业银行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商业银行需要转变盈利模式,通过创新资本工具等方法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二是监管部门需要完善监管体系,同时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