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大学生失业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就业制度的转变和高校不断扩招而逐步凸显出来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需要大量的知识劳动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要么被迫处于失业状态,要么自愿处于失业状态。高校毕业生失业的出现产生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投入了大量物资培养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着低学历就可以胜任的工作或者因为对当前的工作不满意,宁愿失业,赋闲在家也不愿意就业,无疑造成了资源利用的不足,是浪费国家资源的一种表现。从家庭层面来看,教育的投入占家庭收入的很大比重,等到完成学业时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能找到工作,但是因为离自己的预期太远,而选择自愿失业,无法实现对教育的投资预期,从而减弱人们投资于教育的积极性。当前大学生自愿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自愿失业的成因是什么?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自愿失业的问题?本文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对当前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构建前景理论模型,结合我国实际应用相关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大学生自愿失业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与意义,从而引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大学生自愿失业;并对国内外有关大学生自愿失业问题进行了文献回顾与梳理。第二章介绍大学生自愿失业和失业行为。对大学生自愿失业进行界定,同时简要介绍其自愿失业的状况,对高校毕业生自愿失业的原因进行分析,自愿失业的后果进行阐述。第三章对行为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前景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构建我国大学毕业生自愿失业的行为经济学模型,分析模型的经济学意义。本文的重点部分应用了卡尼曼教授的前景理论和损失规避对大学生自愿失业的情况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因素为大学生的心里预期、当前劳动力在两级市场上流动不畅以及大学生能够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找到工作的后续可能性等等。第四章提出解决大学生自愿失业的政策和建议,主要针对那些因职业不合适而失业的学生,但是他们仍然愿意就业,并且在积极努力的寻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