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氟化物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表面改性及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aima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稀土氟化物为基质的上转换荧光粉,由于其在固态激光器、红外成像和生物成像等众多领域的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材料研究的热点。在这些上转换材料中,六方相的NaLnF4纳米晶是目前为止公认的最好的从红外到可见的上转换材料。但在目前报道的制备方法中,实验中常需用到三氟乙酸做前驱物,其在高温下反应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和环境都不利;虽然也可以通过氯化物原料替代有毒前驱物,但操作的过程比较复杂、原料较贵、且称量掺杂物质容易产生较大误差。因此寻找一种简单、有效、且对环境友好的制备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各种不同的镧系掺杂的基质材料中,NaGdF4以其声子能量低和上转换效率高而备受瞩目,常用于生物荧光成像中。而且Gd3+拥有大量的未配对电子,可以作核磁共振成像中的固态造影剂。因此,合成出高质量且具生物相容的NaGdF4纳米颗粒,可以为多模式的生物诊断、检测和治疗提供材料基础。目前,高质量的上转换材料都是在非极性溶剂中制备,表面疏水,如要应用在生物领域上,必须进行表面改性。开发有效的镧系纳米晶的表面改性方法,对于其生物应用也尤为重要。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本论文中,我们开发了一种以稀土氢氧化物为反应物的方法,在油酸/油胺/十八烯中合成了高质量的β-NaLnF4(Ln=Y,Gd,Er,Eu)纳米晶。通过调节溶剂/表面活性剂的组成,可以获得不同形貌的NaLnF4内米晶,如盘状、棒状和球状。通过掺杂不同的发光离子,我们也研究了这些纳米晶的荧光性质。其次,我们利用微乳法,通过水热碳化葡萄糖溶液,对疏水性的NaGdF4: Yb,Er纳米颗粒进行了表面改性,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NaGdF4:Yb,Er@Carbon纳米晶。研究了葡萄糖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包覆颗粒形貌的影响,并探索了材料在细胞成像上的应用。
其他文献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科学给人类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量子信息理论就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量子信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它是以量
开放量子系统的演化一直是量子信息的一个研究热点。很多成果是基于马尔科夫近似得出。近几年,系统的非马尔科夫性对量子系统的演化产生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由于在低能区跑动耦合常数比较大,无法用微扰论求解。因此,人们发展了一些除格点理论之外的一些唯象模型。其中,幺正手征方法(UChPT
磁制冷技术是利用磁性材料的磁热效应的一种制冷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气体压缩制冷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等优点。MnCoGe基合金是近些年研究的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高温区磁制冷材料
相变和临界现象是统计物理中重要的研究领域,相变是物质系统稳定状态的改变,临界现象就是在相变的临界点处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的奇异性行为。比较常见的相变系统有气液相变、超导
本文用AdS/CFT的方法研究了有限温度密度下的Schwinger效应。主要研究了当考虑密度背景时,即化学势的存在对Schwinger效应的影响。真空中虚的正负电子对在很强的外界电场下会
由于具有纳米尺度的团簇,碳富勒烯,以及自旋电子学材料具有独特的几何结构,新颖的电子结构和磁特性,自从被发现以来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在小型电子器件的研制等方面
作为基本粒子的夸克和胶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由量子色动力学(QCD)来描述。胶子是部分子(包含夸克和胶子)间强相互作用的携带者,强相互作用由色荷来进行特征化描述。被携带色荷的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作为一种新的物质态,近年来已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理学前沿课题。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暗、亮物质波孤子的成功观测及它们潜在的应用前景,使得玻色-爱因斯
随钻测量(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简称MWD)是在钻井过程中对井下信息进行实时测量与传输的技术的简称。地面与井下的信息传输是实现地质导向钻井和井眼轨迹自动控制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