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不同注射速率对16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比剂不同注射速率对肺动脉显示的差异,从而提高对肺动脉的显示率。方法:60例胸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以3ml/s和4ml/s的速率注入90ml(350mgI/ml),测量肺动脉亚段水平的CT值,并记录肺动脉显示情况。结果:2组4级肺动脉显示良好,在4级肺动脉的CT值分别为(262.15±56.90)HU和(356.39±85.74)HU,二者相差94HU且有统计学意义(t=16.738,P<0.05)。结论:增加对比剂注射速率将显著提高肺动脉的CT值,同时有助于4级及其以下的肺动脉更好地显示,可为研究肺动脉本身及其相关疾病引发肺动脉改变提供较清晰的影像学资料。
第二部分16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及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显示肺动脉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PS Brillante16排螺旋CT,美国MA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图像后处理分析软件包括MIP、VR、VE、VIP。分析58例行胸部CTA检查的血管重建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的显示效果。结果:58例患者都能清晰显示肺动脉走形、分支及管径。各种常用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IP既能清晰显示肺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又能显示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在完整显示肺动脉的解剖学形态方面,VR优于MIP,但不能显示血管腔内情况;VIP优势在于单条血管的跟踪观察;在显示肺动脉分支,尤其是细小分支时,VE能跟踪血管发现血管的分支及其走形,并了解管壁是否光滑,在这一方面优于其他后处理技术。结论多层螺旋CT的肺动脉成像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走形、形态、管径。肺动脉成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IP和VR两者联合应用对解剖学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显示很好;VIP及VE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