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经济刺激计划退出政策研究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减轻危机给本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国均适时推出了相应的经济刺激计划,减税、减息、补贴、直接注资、公共支出等。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对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同时这些非常规刺激政策的副作用逐渐显现:财政赤字扩张、国家信用危机风险加大,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为保证经济平稳过渡,及早实现新的经济平衡,各国应该选择适当时机、方式与路径实施政策退出。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分析了与刺激政策退出相关的文献综述、金融危机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干预理论、经济自组织理论等。第三章对1929年大危机、“新经济”危机、日本2001-2006年宽松货币政策及本次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的退出政策进行了梳理,为我国刺激政策的退出提供经验借鉴。第四章对政策退出的必要性以及退出时机选择不正确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并具体指出了我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机、工具、路径、步骤等。第五章建议我国应该从推行金融创新、实现货币政策转型、转方式调结构等方面逐步实现我国的政策退出。本文对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我国的政策退出提出了一定的建议。本次金融危机总体复苏势头良好,但欧债危机等因素给经济复苏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具体退出政策的制定还需参照当时经济形势。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国际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分析国际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本文将就国内物价水平是否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受国际因素影响
学位
资金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融资作为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前提。随着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企业对融资的关注点从融资额的多少逐渐向融资